公告

蓮師說:人們之所以不想從世俗成就的追逐中轉身離開,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因果業力的道理和輪迴的特性。此生的逆境是由於往昔的業力,因此不要怪罪到他人!在修道上精進!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2014年7月16日

出離心、菩提心修行中心要點


      為什麼我要反覆強調這些基礎修法呢?因為這樣反,就可以使人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能更重視這些基礎。如果我只是輕描淡寫地隨口帶過,你們就不會有深刻的體會和印象。或許有人已經因為我的嘮叨而厭煩了,但無論怎樣,出離心和菩提心都是貫穿於修行始終的中心要點。

   有些人將這些基礎修法棄置不顧,在不知道何為灌頂,不知道灌頂後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情況下,不辭辛勞地奔波于藏漢兩地,到處去接受灌頂。但這樣的結果,卻與解脫道沒有多少關係。所以,希望每個人,應該以出離心、菩提心為目標,嚴格要求自己。

      在出離心和菩提心沒有修出來之前,不要急著修任何法,只需堅持不懈地在這兩個修法上下功夫。只有過了這兩關以後,才能考慮大中觀、時輪金剛、大手印、大圓滿等高深妙法。

      在藏密裡,殊勝的法多如牛毛,應有盡有,但如果沒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是沒有資格修這些法的。總之,目前對我們而言,唯一最關鍵的、最重要的就是出離心和菩提心。

摘自慈誠羅珠堪布

2014年7月15日

如何修學菩薩道-觀世音菩薩對我們的渴求

    

       今天慶祝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念菩薩聖號固然重要,學菩薩行為更是重要。就菩薩的本心來說,他對我們所渴求的是修學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也是從人發心修學做起,才成為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因此,他知道每個人都能像他那樣修成大慈大悲的菩薩心行。

  因此我們修學佛法時,應該要抱著以慈悲心去助人的觀念,決不為名為利,只是為三寶、為眾生,造力而蓄力,擴力而眾志成德,以德而救苦,這樣才能實踐菩薩道。
  因為我們助人要有大耐性,修學菩薩道要有大和性,從大耐性、大和性中,才能養成深厚而廣大的慈悲心行。
  修學菩薩道如果不著力修習慈悲觀,不但不能助人,也將會把自己遮蓋而埋沒,甚至不能挽救自己。因此,修學佛法最急需的,就是慈悲心行。我們修學菩薩道的宗旨,完全是企求一切有情眾生也都能發心學佛而成佛;如果妄失菩提心,我們便永遠與一切人脫節,這就太辜負三寶,也愧對眾生!
        每個人所以能生活,而且生活得很好,主要是由於有各種因緣的配合與支持,並不是那個人有他獨立的本領可以生活的。因此,人必須悟解到自己能夠繼續生活下去,是由於種種因緣在相互維繫著。也就因此,應該淡化了“我”,從自我中心中透脫出來。宣導實踐因緣的人生觀,讓大家瞭解唯有緣起互助才是人生的第一真諦。

  首先要發心幫大家的忙,成為他人向上向善的增上緣。其次,讓他們深知緣起互助的真意義、大價值的人,隨時隨地都會面對時代而向上奮發,堅持正法,邁入永恆精進的坦途,一心修學菩薩,成就佛陀的大道。
  願,要想發得正而大、強而久;法,一定要學得深而廣、淨而遍。修學菩薩、成就佛陀的精神與氣概,才會旺熾而挺卓得不疲不屈。
  凡是修學菩薩道而上了路的特徵是:當下想到的是法,當前顧到的是人。這等人不論起心動念或者逢緣觸境,從心底湧現出來的是法,從心頭體念開去的是人;法與人便成為他的第一生命與友伴,便能掙脫自我枷鎖而自由自立。
  談到學,不是一般學術、學識的學,佛法所說的學,簡單的說有三層意義:
  一、學在自己念頭上無間地照持真理,心頭上無昧地通達真理,手頭上無縮地提救苦人,願頭上無怯地荷擔重任。
  二、學是最真切的體驗、薰習、改正與趣淨!從這樣的學習中,所引起的行,就是最優良的表現、發達、執善與圓通。
  三、把學字講得稍稍深刻一點,學是照心之鏡,佛法裡常以明鏡作喻,戒、定、慧如同三面明鏡,修學佛法就是時常以這三面明鏡來照心。把心照得靈明不昧,就有透相之力了。
  一般人最苦惱的地方,就是當遇到種種境相時透不過去,被它卡住了。人,本來就生活在重重煩惱的關卡中,若能善於對治煩惱,就過得了關,跳得了卡,就能活得天寬地闊了;若是跳不過這些關卡,被陷落在關裡面、卡頭上,這將夠苦惱的了。
  修學菩薩道的人,對戒、定、慧要先有深刻而堅決的體認和實踐,對一切境相就能透得過,一切關卡也就通得過了。依照這樣由學而起行,自己就有開展“法身”的能力了。
  我們的身體,實在不太理想,“淨行”,乃是創造最莊嚴法身的最廣大功能。這個功能是什麼呢?依據佛法來說,就是“忍辱”與“慈悲”;因為做人只要能忍得透,化得盡,那就是慈悲的開始。養成慈悲而豁達的胸襟,對我們現在及未來的相貌,就能圓滿得比世上所有的男子女人還要圓滿。
  再說,修行也是轉性格的法則,大家稍稍靜下來體察一下,便會覺得自己性格上的問題太多了,不是鬧情緒,便是著善相、或其他情感上的種種問題。我們自己內在的矛盾得不到協調,便構成不理想的性格。“淨行”乃是改造這種性格的一種準則,這種準則依佛法來說,就是“戒律”與“智慧”。

  因為修學菩薩道,能持戒律,就必然有一番正確的行為依據;能用智慧,就必然有一種淨純性的認識與趨向,在任何情況下,不管是做人的宗旨,待人的心術,就不會再有偏差,不會再生偏激了。
  談到學,我們應從什麼地方學起呢?這就是學“空”與學“有”。“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本經,這本經中所說的道理太多了,我們能把它體會熟了,便能隨時使用,便可解脫許多苦惱而獲得快樂。“有”,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書,形形色色,林林總總,都包括在“有”裡面。用什麼方法來瞭解空與有的基本意義呢?
  (一)從空上瞭解這個“我”沒有真實性,便能從性空緣起中看輕自己而重視他人,漸漸生起大慈悲心。所以真能悟入我空、法空的人,才能引發大慈悲心。因此,龍樹菩薩說:“空大悲亦大”。
  (二)把空性理解得透徹了,對自己所有的一切就不貪著,就能實行施捨了。但是這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把你所喜歡的東西完全送給人,因為在開始時只是把多餘的東西幫助人,進一步再將心愛的東西也幫助人,久而久之,手頭就會變得很寬裕,心量也就擴大了,養成於“財”於“法”了無貪吝性。

  曾經向一位同道談到小因果與大因果的差別:一般學佛的人,對小因果都很分明,平日裡一針一線,一草一木分毫不苟,看來好像夠明因果的人了,但是,對於大因果就太糊塗了。
  什麼是大因果?對大自我不放鬆,一味地肯定著:我辛辛苦苦所創造的基業,我並不想取人家的,但是我也不願給人家,養成非常慳吝的性格,豈知等到眼睛一閉,什麼也帶不走,這就犯大因果了!
  就世間法來說,每個人都有權保管自己的私有財產,這是合法的,但是從佛法的無我緣成上說,這就顯得太蠢癡了。什麼東西是你的?還不是由於眾緣與眾緣輾轉相生而有的嗎?假如隔開所有的人,把你關在黑房子裡三天三夜,暗無天日,伸手不見五指,不飲滴水,那時小命兒便掉一半了。
  你所以能繼續生活,無不是由種種“緣”來維持著,看吧!自然界供給你陽光、水、土,許多人在幫你的忙,你才活得下去。從這些看來,還有什麼是你的呢?
  所以做人小因果分明不足為奇,世間多數人或許都能做到,可是對大因果上要想做得極其分明,這才可貴!一個人倘若能對大因果看得開、捨得透,那麼佛法就會變成自己的;否則,佛法便不能從我們身心上表現出來,更談不到獲得佛法的受用了。因此,我們必須不昧大因果!
  菩薩道的特質:無我為人,無欲擴願,菩薩為解決他人的問題絕不著我相,也不厭人;擴願擴得絕不著欲,也不怨世;見人像見到諸佛般的喜、敬,振願像慈母般救獨子苦難。菩薩心腸就這樣培養得極其中和而渾厚,運用得極其耐忍而真切。
  這等人就有一個大決定處-無我(空慧),肯定得了空無一物的疑惑,就沒什麼可怕的了。這等人就有一個真絕對處-有願(悲心),發揮得毫無折扣時,就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了。修學菩薩道的人,不論是出家或在家,對這些深深地體會履踐,那麼出家人的僧團便能清淨、和敬而且吉祥,在家人的眷屬便能快樂、幸福而融洽。因此,佛法中所講的智慧與慈悲,完全是教導人與人相處時,應該運用的一種最好心術、態度和方針。
  真正用心去學習慈悲、智慧的菩薩們,就時常會有大驚大急的感覺;因為菩薩的悲心一深切了,念頭上總是縈回著眾生的種種苦難印象,所以一見到眾生受到大苦難,當下便大驚,深驚而續驚不已,廢寢忘食地直赴直救。
  其實要考驗菩薩有沒有慈悲心,就要看他們有沒有從大驚恐中表現出這種(有計劃的)勇赴直救的精神;如果沒有,那只是口頭上談的慈悲而已,精神上卻好似麻木得癱瘓了。同時,菩薩的智慧一深切了,對因果上的事理認識得更徹底時,一看到眾生做了愚癡之事,他便立刻為他們著急擔憂,所以便會用各種正常或善巧方便的方法來糾正他們。
  由於菩薩們有這麼大的驚急感,當下便掀起最強烈的奮愧心,覺得人們的作惡受苦都是因為我沒好好教導他們,才使他們受盡了許多的苦惱。因此在修學佛法上,對於悲智著力勘驗過的人來說,就必然會產生這麼大的驚大急之感。
  如果沒有這種驚急之感時常湧現,任憑我們讀過多少經論,講過多少佛法,對人對己都沒多大的好處。修學佛法的人,對於世法一直驚急得動心,佛法才能學得透心;佛法學得透心,對(世間善)法才能安得、持得、盡得了心,才能在世出世法中做個像菩薩們那樣的好人。
  諸位都看到觀世音菩薩有千手千眼,為什麼菩薩有這麼多手和眼呢?其實菩薩所以有這麼多的手和眼,無非是表示渾身渾心都時時刻刻地在護持人、提拔人、關心人、開導人、照顧人,使人離苦得樂、棄暗投明。
  一般人的手只知向內抓緊東西,而不肯向外放鬆;一般人的眼睛只知向外看防人家,而不肯向內察照自己,這和菩薩的手眼比較起來,真是天壤之別。
  再從手與眼的特殊意義來說,最有力的手,總是先扼死“自我”,能夠扼死自我的人,才會讓一切人活得好,活得透;最有光的眼,總是先照破“自我”,能夠照破自我的人,才會讓一切人看得遠、看得遍。所以,菩薩的千手千眼,也可以說是表示從久遠以來,已徹底地照破了自我,才能放開手去救度一切人,豁開眼去照破一切人。
  因此,最有力的手,總是撇得開我;最有光的眼,總是看不到我。一般只知用手保護自己,用眼提防他人,他怎能具有這樣的千手與千眼呢?修學佛法者,最要緊的就是,要透過修練而運用這樣的手與眼;有了這種最強健的手臂才能救拔得了人,有了這樣最真淨的眼睛才能照導得了人。我們必須也最急需這樣的手和眼,才能替現在的佛教解除法難,替現代的人類解除人難!
  菩薩道的根本,不出乎大德大智,下面還有幾小段關於悲智的話:
  (一)悲搶先,才足以顯佛法的真切與積極;智照前,始足以彰佛法的清淨與究竟!體此而踐此,佛法始能直透人類的肺腑與心源。
  (二)靜中的智,照得不昏,始能不誤己而現法,心念的澄清與洞徹全憑著這;動中的悲用得不倦,才能不負人而策願,德行的擴充與提升全憑著這。修學佛法,若動若靜不離智導悲徹,始能突破癡覆與貪縛,做個開眼見佛光、閉眼運法力的大根性人。
  (三)暗地裡以智慧作鏡子,便不會得意忘形,失意落魄,眼底下便有一片光明作前導,邁入無羈無滯的淨境中去。明地裡以慈悲作膽子,便不會順處踐法、逆處棄願,心頭上便有一片(三寶的無盡)氣勢做中堅,直向大苦大難的濁世中來。
  (四)我們現在最急需的一種警覺:樂果享受得太多,善因培植得太少。常作而深作如此觀想,始能積極地培植善因,儘快施捨樂果;肯這麼樣做,他人現前的苦難才會減少,自家未來的福德才會增長。

 摘自美佛慧訊 第一三二期   仁俊法師   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五日講於大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