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蓮師說:人們之所以不想從世俗成就的追逐中轉身離開,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因果業力的道理和輪迴的特性。此生的逆境是由於往昔的業力,因此不要怪罪到他人!在修道上精進!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2014年4月23日

世尊告訴大眾:「舍利弗和目犍連二人,皆已漏盡貪瞋癡煩惱,梵行已立,生死已盡。他們並非僅於此生如此,過去世也是如此,皆先於佛而入滅。」


     一日,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為比丘們說法。此時,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前往佛所,五體投地頂禮佛足,稟白:「世尊,弟子不忍見佛入涅槃,希望能先於佛而入滅。」

     大眾之中有一位比丘合掌向佛說:「世尊,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以何因緣,於今日先於佛而入滅?希望世尊能為大眾解開疑惑。」世尊告訴大眾:「舍利弗和目犍連二人,皆已漏盡貪瞋癡煩惱,梵行已立,生死已盡。他們並非僅於此生如此,過去世也是如此,皆先於佛而入滅。」世尊更進一步為大眾開示兩位尊者過去的行跡因緣。

     「久遠劫前,北印度有一座賢石城,長十二由旬,幅員遼闊。國王名月光,壽命四萬歲,有天眼通、宿命通,具足相好,身色端嚴,光明輝耀,猶如空中的明月。不論晝夜,國王所到之處皆不需燈燭,明亮無比,所以號為月光。

     月光王統領四洲六萬八千國土,人民安隱,金銀珍寶、飲食衣服、象馬車乘悉皆充滿。城的四門都有樓閣,門窗皆以眾寶裝飾,街頭巷道灑掃清淨,沒有任何穢臭之氣。到處都是花果樹木,樹林間還有清脆的鳥鳴聲。城內外的流泉、浴池中,總是百花盛開,富貴、莊嚴。」

     佛又說:「月光王在市集街道堆聚金銀珍寶、象馬車乘、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種種莊嚴之物,並派人沿路敲打金鼓告知大眾:『月光天子以種種財物普施一切,可隨個人需求索取。』當時,南贍部洲一切眾生都來到王城索取所需,人人豐足富裕,無有匱乏。看到人民富足的景象,月光王仍思惟:『雖然眾生皆無貧乏,但與我所用的物品比較起來,還是不算齊全。』於是,便將自己的細妙衣服、珍貴寶物、頭冠瓔珞、臥具飲食等全數施予大眾,使一切眾生都如月光天子般富貴莊嚴;並將城邑宮殿、樓閣園林布置得美侖美奐,猶如忉利天宮。城中住了無數人民,有二千五百位大臣,並有大月和持地二位輔相,相貌端正,福德淳厚,智慧深遠,高才博識,恆以十善教化人民。

     有一天,大月在晚上睡覺時作了一個夢,月光王所戴的天冠變成黑色,同時有一鬼來,把國王頭上的王冠奪走。大月夢醒之後,憂愁驚懼,擔心這是不祥的預兆,心想:『我王心懷慈愍,惠施一切眾生,凡有所求必不違逆。一定是有惡人,要加害於王,取其人頭。』於是,大月便用七寶製造了一個寶頭,如果有人要來乞王頭,就以這個寶頭來代替。

     此時,持地也作了一個夢,見到月光王的身體四散。放是便召集婆羅門,占卜此夢吉凶。婆羅門說:『這個夢兆十分凶惡,一定會有從遠方來的人要索取國王的頭顱。』持地聽了之後,悲泣感傷地說:『為何大王會有這種大禍呢?』此時一萬三千五百位近臣都作惡夢,夢到幢幡倒地,金鼓不鳴,恩愛別離,悲啼哭泣。

     不久,國王身邊的一萬二千五百位大臣也都夢見幢幡倒地、金鼓不鳴、恩愛別離、悲啼哭泣等惡相,於是共同議論:『國王若遭逢凶事,誰來救濟一切眾生呢?我們又如何得到安穩呢?』當時,月光王又告訴大臣們:『盡我此生壽命,布施眾生,不得間斷。』

     當時,香醉山中有一位名為惡眼的大婆羅門,聰明多智,善解技術。他知道月光王在城的四門廣開布施大會,並擊鼓普告四方:『凡有求取,必滿足之。』於是心想:『我現在就到那裡去,求乞大王的頭!』於是便往動身下山。

     山上的天人知道惡眼要去求乞王頭,悲傷嘆言:『苦啊!苦啊!月光王心懷悲愍,利樂群生,如果因而失去性命,真是天不庇祐!』這時,出現種種不祥之相,天地昏黑、日月不現,泉井乾枯,並突然吹起暴風,砂石飛走、樹木摧折、大地震動。

     離城鎮不遠之處,有一位名為彌濕嚩弭怛囉的仙人,具有五通,並有五百眷屬圍繞。仙人常以悲愍之心護念眾生,看到此一凶兆,甚懷憂惱,便對摩拏嚩迦說:『一定是有災禍即將降臨於人民的國主,我們應該如何救護國主呢?』虛空中的緊那羅眾和天人們都流下淚來,猶如下著細微的小雨,所有的人民心當中都感到怖畏。

     當惡眼婆羅門要進入城門時,護城天人來到月光王前,說:『現在有一惡人從香醉山來,懷殺害心,欲乞王頭,請月光王保護聖體,不能讓他得逞!』月光王聽了天人的話卻讚歎:『太好了!這是圓滿布施波羅蜜的大好因緣!』

     這時,惡眼即將進入王城。守門天人見到神情醜惡的惡眼,便立刻把他擋在門外,不讓他進城。月光王得知惡眼被天人們擋住,便對輔相大月說:『城門外有一婆羅門,從香醉山來見我,你快去下令,命看守城門的人放他進來。』

     大月來到城門外見到惡眼,就問:『你來到這裡,有何所求?』

     惡眼說:『我聽說月光王慈愍有情,設了布施大會,若有所求,皆無吝惜。我來到此地,就是要來求取王頭。』

     大月對惡眼說:『這位婆羅門,王的頭是四大、膿血所成,終歸爛壞,即使現在乞得,又有什麼用處呢?我這裡有一個七寶所製成的頭,還有種種珍貴的寶物,全部都可以送給你,讓你的子孫也能大富大貴。』

     惡眼說:『我只為求乞王頭,不是為索取珍寶而來。』

     聽到這樣的話,兩位大臣都悲傷啼泣,憂惱痛苦地說:『我們如何才能避免這種災害呢?』

     惡眼來到月光王面前,頂禮之後退立一旁,合掌向王說:『菩薩發願求無上智,安住在最勝的清淨法中。我今日遠道而來,就是為了求乞王頭,希望你將頭施捨給我,滿我所願。』

     此時,月光王起立合掌,說了一偈:『父母所生不淨身,汝求我頭歡喜捨,滿爾本願稱心歸,令我速成菩提果。』並告訴惡眼:『希望你不要嫌棄我的頭乃骨髓膿血、皮血相連,悉皆不淨。我將此頭施捨予你,滿你所願。』惡眼聽了,心生歡喜。

     月光王便將頭冠取下,正要截斷自己的頭。此時,南贍部洲所有人的頭冠悉皆落地,人人驚惶恐怖。大月和持地二人不忍心見到月光王捨棄身命,便至他處自盡。二人因此善根之力,即時往生大梵天。這時,菩薩夜叉在虛空中高聲唱言:『真是苦啊!月光天子今日即將命終。』又有百千億人趕到王宮,悲號啼哭,感傷著即將與月光王別離。月光王即為說法,安慰大眾,令發道心。

     惡眼說:『大王,如果您要捨頭,應該要在淨處。』月光王說:『我有一座名為摩尼寶藏的別苑,那裡花果茂盛,又有流泉浴池,非常莊嚴,堪稱世界第一。我在這個地方將頭施捨予你,你認為如何呢?』惡眼回答:『好,我們快去吧!』於是,月光王便拿著劍前往別苑。

     月光王站在瞻蔔樹下,對惡眼說:『我現在就將頭施捨予你,你來截斷我的頭吧!』惡眼回答:『大王!你不自己動手,卻要我持劍截斷,這並非布施之行啊!』

     此時,護苑天人看到這個情景,悲泣涕淚,對惡眼說:『你這個大惡人!月王王悲愍一切、普利群生,你為何要在這裡取大王的命呢?』月光王對天人說:『不要障礙此一殊勝之事。我於過去無量生中為大國王,在此苑內,已千百次施捨己頭,那時,天人們都沒有阻止我。我過去生也曾經為了救濟餓虎,捨棄自己的生命,當時,天人們也沒有障礙我。今日,你們若能發隨喜心,必當獲得殊勝利益。』

     月光王又對天龍八部一切賢聖說:『我今捨頭,不求輪王、生天、魔王、帝釋、梵王等果報,而是為了上求佛果,使未受度化者迴心得度、已受度化者速得解脫、得解脫者圓證寂滅究竟彼岸。願我命終之後,所得舍利如白芥子,在摩尼寶藏苑建一座大塔,令一切眾生禮拜供養、見聞隨喜,使其命終之後皆得生天,發菩提心,出生死界。』

     惡眼說:『大王!您願意布施內財,稀有難得,未來世中,將速成佛道!』月光王便將頭髮繫在無憂樹上,手執利劍,自斷己頭。這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人在虛空中讚歎:『善哉!善哉!今月光王當得成佛。』空中散下優缽羅花、缽納摩花、俱母那花及曼陀羅花,還有沉香、粖香、旃檀之香種種供養。隨後,天人們以旃檀香木焚燒大王遺體,收取舍利,在摩尼寶藏苑及大道中建立大塔,時時供養,使一切眾生無論在此苑中行住坐臥或於塔前瞻禮供養,命終之後皆得生於六欲天及梵天。」 

     佛告比丘:「過去的月光王就是我的前身,而大月、持地二位輔相,則是舍利弗和目犍連,惡眼婆羅門即是提婆達多。由於過去的因緣,所以兩位尊者先於佛前入滅。」

     比丘們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摘自:《月光菩薩經》

     色身是無常、苦的業果,剎那生滅,終歸敗壞,無有一個真正的「我」。凡夫認此生滅變異的色身為「我」,貪愛執著,造諸惡業,因而輪迴生死,無有出期。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於自身頭目髓腦及諸財物,平等布施,不生貪愛執著,更不生施想和受者想,亦無求想,即能於布施度中具足諸度,圓滿布施波羅蜜。

2014年4月20日

如能從言行中反觀自照,藉由持守戒律,以攝諸根,散亂之心即能消止


     攝諸根,得離苦

     過去,佛陀曾在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於入城托缽的途中,在祠廟邊遇到一位內心起了貪念的比丘,佛陀告訴他:「比丘!你種下的苦子極為鄙穢。所謂諸根惡漏,有漏汁處,必有蠅集。」比丘一聽,明白佛陀已識其心念,於是升起敬畏之心,趕緊匆忙離去。

     佛陀回到鹿野園苑後,告訴比丘們今天所遇到的事。此時,一位比丘恭敬合掌請示佛陀:「世尊,何為種苦子?什麼是鄙穢、惡漏?什麼又是蠅集?」佛陀開示說:「心中種種瞋恚嫌害,即為苦因。這些苦就如同種子,種下後將來必會招感種種苦果。再者,放縱自心、貪著五欲,則為卑鄙污穢之行。如果不知改正自心,進而違犯戒律規矩,放縱自己的言行舉止,即名惡漏。一旦六根長養了這些惡習,沒有慚恥之心,不知悔改,惡習就會如汁液招感蒼蠅般,招感更多煩惱,此即蠅集。」接著,佛陀為大眾說了一首偈語:

  「若有不攝諸根者,增長欲愛種苦子,
   作諸鄙穢常流出,親近欲覺惱害覺。
   若在聚落空閑處,心終無有暫樂時,
   若於己身修正定,修集諸通得三明。
   彼得快樂安隱眠,能滅覺蠅使無餘,
   能修得行住健處,履行聖跡到善方。
   得正智迹終不還,入於涅槃寂滅樂。」
     比丘們聽完佛陀開示,歡喜奉行。


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一》

「佛者,覺也。」學佛,即是學習佛陀清淨的身口意。如能從言行中反觀自照,藉由持守戒律,以攝諸根,散亂之心即能消止。如此以善攝惡,廣植諸善根,累積善法資糧,終能淨心、明心,回復本具的清淨心,作生命的真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