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蓮師說:人們之所以不想從世俗成就的追逐中轉身離開,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因果業力的道理和輪迴的特性。此生的逆境是由於往昔的業力,因此不要怪罪到他人!在修道上精進!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2013年11月30日

尊者:轉經輪六字大明咒化導眾生

成就者白瑪鄧燈尊者到了十八歲時,於夢境與覺受合一中明見,地獄眾生皆受無量的苦厄。 他們所受的痛苦如下:整個剎土極為恐怖,響起殺殺、砍砍、吽吽,呸呸的巨大響聲。 死主閻羅王,其身紫黑色,面相極為憤怒,彼前有黑白二業童,辨別審判諸眾生的善惡。 對造罪者,鎖上了鐵鍊,由戴著不同面具的死主,牽到了滾滾鐵水和煬銅的地獄鍋中。 對於善者,則由眾勝導上師引向美好的白色道路上。
尊者言:我對地獄銅鍋沒有絲毫害怕,僅想到惡業深重的此等眾生是多麼的可憐! 隨即猛厲地祈請上師三寶。 瞬間自前上方虛空中,顯現了寂靜而面帶微笑的、慈祥的大悲觀世音上師,我即禀白道:上師大悲,是否有引導此等可憐惡業眾生解脫之方便?
上師回答道:有此方便,孩兒你不離慈悲心,跟隨著我來。”
刹那間,即沿著璀璨的水晶梯,跟隨上師大悲觀音,來到了一個十分莊嚴的刹土。這裏有如意樹、甘露泉及各種各樣美麗的花園,歡快的鳥兒唱著六字真言等法歌,具足種種的功德。在刹土的中央,有一座由許多珠寶構成的具相無量宮,宮殿中的蓮華錦鍛寶座上,我的那位上師,身著莊嚴寂靜十三服飾,威力熾燃而坐。其左右兩邊坐著怙主綠度母和白度母,十方眾菩薩、空行母,以及竺藏諸大成就者圍繞在他身邊。
尊者即祈請道:“我的大悲上師啊,請賜予我度脫眾生的方便吧!” 大悲上師便手持一個非常大的幡經輪右旋著,大悲主及眾眷屬同聲唱起了六字大明咒,並將轉了許久的經輪,放在我的頭頂上,作了加持後,賜予了我。並囑告道:“願孩兒你轉此經輪引導眾生。”這樣說了三遍。尊者即從覺受與夢境中醒來。想起了地獄眾生受苦之境,既對彼等生起了慈悲心,憶起面見大悲主聖容和莊嚴刹土,又生起了無比的喜悅之情。

(之後尊者工作了一個多月,做成了一個標準的幡經輪。師徒圓滿完成了廣大勸化、行善斷惡之事,如勸人勿殺老鼠、多賴等生命,以及放生、佈施乞丐、豎經幡、做六字真言石刻,此外,還動員念誦成千上萬遍六字真言等以利益眾生。)

經旗之功德

頂禮上師文殊菩薩﹗頂禮大悲觀世音菩薩﹗艾瑪吙﹗
     《經旗之功德》一書﹐是由一位名菩提獅子的還魂者在瀕死過程中﹐敦請閻羅法王開示經旗所具清淨功德的真實記錄。嗡嘛呢唄美吽﹗哎呀呀﹗違背失毀誓言下場真可憐 ﹐地獄痛苦實在太恐怖﹐因果不欺千真而萬確。僅見閻羅法王之形像﹐就會心驚膽顫。頂禮大悲尊主三世一切佛﹗遠離戲論的無量光佛自成大悲尊無二之觀世音菩薩 蓮足前恭敬頂禮。至誠祈禱息滅違背誓言求加持﹗
       如今的我菩提獅子在以往無量世的轉生中﹐有一世轉生在印度名紮堅的一城市中﹐當時的國王名阿匝﹐他膝下有一位太子﹐實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而我投生在國王的 一位內臣家中﹐由於對菩薩太子產生了邪見﹐其異熟果報是直至今日不斷在輪迴中以賢劣的身份投生﹐其間多生累世生為天盲﹐五百世轉為狗身。因受違背誓言的等流惡習之影響﹐今生出生在涅卻傑(四川甘孜州新龍縣一帶)右側名日蘭的地方。父名他巴﹐母為向曼瑪﹐他們總共生下了八子。當時生為殘疾﹐感受了無量痛苦。
       有一次﹐我感覺自己瘋了﹐又跑又跳﹐意識混亂﹐竟然在石頭上留下了腳印。當地人們都稱我瘋子。除了能憶念善業惡業之外﹐一一敘說不能窮盡。那時﹐我已進入中陰﹐所謂成就者證得的法性中陰﹐然我還未實踐過。絕大多數眾生面前顯現為迷亂相﹐如果脈界清淨﹐可持續一天的清淨相。由善惡業果報之招引﹐見到一湖泊中星光閃爍﹐閻羅法王等六道能仁來到自己的面前。
       閻羅法王顯現為前後左右四方各有一面的形像﹐身色紫黑﹐其上佩有種種裝飾﹐雙目威光炯炯凝視著前方虛空。四周無數寂靜﹑忿怒的天尊圍繞﹐一切罪大惡極之輩被施以殺戮作為懲罰。
       我懷以敬畏之心上前祈請﹕“尊敬的法王﹐請問一切有為法中﹐何者之善根功德力為大﹖”
       閻羅法王開示道﹕“一般來說﹐所有善法看起來好似各種稼穗﹐不具利益的一個也沒有。但特別殊勝有一教授﹐假如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清淨身語意作莊嚴﹐功德極大。”法王說著眼睛又直視虛空。我接著請示﹕“大悲觀世音菩薩功德力極為超勝之原因何在﹖”
       法王又言﹕“觀世音菩薩因以大悲威德力所攝三世一切諸佛事業﹐故功德超勝。”我又請示﹕“如何莊嚴觀世音菩薩身語意之所依﹖”
       法王說﹕“觀世音菩薩的身語意用五大種來莊嚴。首先莊嚴清淨身之所依﹕將觀世音菩薩及其眷屬繪制成圖或雕刻成形﹐鑄造成像﹐或塑以金身﹐並加以開光。語之所依在布上印以六字大明咒﹐制成經旗﹐懸掛於大江河畔﹑崇山之巔﹑高大煙囪口上﹑大風口處。意之所依是建造佛塔。如此而行是為永拔輪迴之教授。所作身語意之 功德中﹐嘛呢經旗功德力尤為殊勝。世間中愚癡之眾生﹐至我前時善法功德不帶來﹐行使惡業的一切有情眾﹐哎﹐修習其他善法也沒有﹐僱工﹑借貸者及乞丐﹐做經旗的能力也沒有﹐看到此景我悲傷﹐哎﹐臨命終的人們﹐豎立經旗這樣方便殊勝的功德也不做﹐如果曾掛上一條經旗﹐到我面前時﹐面子比國王還要大。”
       我又恭敬請問道﹕“嘛呢經旗如何善妙呢﹖”
       法王親宣﹕“一切器情世界萬物為大悲觀世音菩薩之身﹐虛空大地是她的面容﹔天地間是她的喉嚨﹔日月是她的明眸﹐點點繁星是她的貝齒﹐經旗是她的妙舌﹐風為她 的氣息﹐輪涅平等一味是她的意。如此經旗功德力巨大無比。當風吹動一次經旗時﹐從地風黃色清淨剎土﹐傳來十萬億遍六字大明咒作加持﹐從水風藍色清淨剎土傳 來十萬億遍六字大明咒作加持﹐從風風綠色清淨剎土﹑虛空清淨剎土﹑智慧風清淨剎土一一分別傳送十萬億遍六字大明咒作加持﹐因此﹐風吹動一次嘛呢經旗之功德 ﹐三世一切諸佛也無法衡量﹐除我法王本人外﹐其他也無法一一數說它的功德。經旗數量多寡有分等﹐上等108面﹐中等21面﹐下等7面(其實數量越多越好)﹐雖產生上中下三等的分類﹐但成就了與世間金銀寶物無別(因金銀寶物可去除財物貧乏﹐猶如如意寶王的經旗功德可清淨一切罪障)﹐懺罪殊勝方便方面超勝嘛呢經旗的還沒有﹐製作一面上妙經旗豎立於山上﹐此山所居住的一切動物含生將獲證菩提。
懸掛於大江大河之上空﹐水流遍及的範圍﹐若有含識有情飲之皆得往生西方剎土。若將經旗懸掛於高山大風口處﹐風所遍及的範圍﹐一切眾生皆生極樂世界﹐假使造了殺人﹑殺馬的彌天大罪﹐掛上108面經旗將清淨無餘﹐勿需疑慮(如受當地法律懲罰﹐也應誠信此為清除罪業的方便﹐不應退失信心而生邪見)。  住居區房屋四周八方及上方九處﹐掛上經旗﹐此屋內人畜或經過門梯的眾生死後毫無疑問往生西方淨土。於橋﹑大道兩旁掛上經旗﹐凡經過於此的一切有情皆得往生極樂淨土。”
       我接著恭敬請問道﹕“經旗的面料﹑旗桿﹑繩子﹑旗邊浮角(三角形飄帶)﹑印製的材質﹑書印的方式﹑懸掛的良辰吉時﹐請一一明示。”
     法王開示道﹕“經旗的面料上等為織錦﹑絲綢﹐中等普通絹布毛料﹐下等為氆氌等粗毛織品。書寫的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為金銀﹐中等為硨磲﹑朱砂﹐下等為礦土原料(含墨汁﹑印泥)﹐礦物中的各種珍寶混合後印製﹑一切加持聖物混合印製尤為殊妙。白色的經旗主要配上紅色的浮角飄帶﹐紅色的經旗主要配以白色的浮角飄 帶﹐其他則以綠﹑蘭色的浮角飄帶作點綴。繩子一般什麼都可以﹐並備以懺悔的完整儀軌。假如想增長福壽的話﹐需備綿羊肩胛處的羊毛﹐宗族中相續清淨的一對童 男童女於日出之時﹐雙人合力搓成繩子﹐可作福壽增長之經旗繩。應在旗桿頂端做一如意寶形的裝飾﹐旗桿經過油漆更善妙。書寫的方式﹕在經旗面料的任何一面書 寫總持咒﹑明咒與六字大明咒﹐開頭嗡字寫在遠離旗桿的一端﹐啥字寫在靠近旗桿一端﹐經具法相的上師驅魔開光吉祥發願回嚮﹐最後以無緣印持﹐後觀想成無盡的 大寶藏﹐掛經旗的日子為藏歷初八與十三。
  噢 ﹐善男子﹐您一定要善加救度城市中的眾生。我(菩提獅子)清淨障礙就依靠它了﹐也能清淨食用眾生肉﹑回嚮肉(專為超度亡靈而宰殺牲畜用來供僧的肉)的罪業 ﹐殺害眾多生命﹑殺生極重的也能清淨﹐犯五無間罪﹐豎眾多經旗後無疑清淨。在亡靈的七期內﹐七七四十九天中掛經旗超薦亡人極為殊勝。”
       我又恭問﹕“在息滅病魔方面﹐經旗功德如何善妙﹖”
       法王開示﹕“經旗能無餘滅除病魔﹐包括人體的四百零四種疾病﹑八萬魔障﹑二萬一千羅烏(意外災難)﹑三百六十種益濁(作損魔鬼)﹐回遮一切疾病魔障。經旗飄向上方時﹐無疑回遮神 的一切傷害﹔飄向東方時﹐無疑回遮尋香的一切作害﹔飄向東南方時﹐回遮火神的一切損害﹔飄向南方時﹐回遮閻羅的一切危害﹔飄向西南方時﹐回遮羅剎的一切傷 害﹔飄向西方時﹐回遮龍魔的一切作害﹔飄向西北方時﹐回遮風神的一切損害﹔飄向北方時﹐回遮夜叉的一切損害﹔飄向東北方時﹐回遮旺丹的一切危害。其他諸如 非人天女﹑妖﹑王魔﹑地方鬼神﹑遊蕩鬼﹑獨腳鬼﹑女鬼﹑癘鬼﹑天龍八部﹑惡咒﹑夭折鬼﹑降伏詛咒等決定回遮無餘。回遮一切牲畜病經旗也超勝無比。作為護輪方面﹐經旗也獨樹一幟﹐天龍八部把經旗視為金剛帳﹑寶劍幕﹑鐵鎚室﹑十字杵形幕室﹑利刀帳﹑風山帳﹑火山帳﹐因此決無逞能作害﹐除宿業成熟外﹐暫時一切違緣悉皆消滅。”
      接著又問﹕“福壽增長方面經旗功德如何﹖”
      法王言﹕“經旗在加持福壽增長方面﹐決定是無與倫比的﹐能成辦繁衍種族子嗣﹐一切世間的衣食財富等受用﹐低賤變高貴﹐貧者變富﹐孤獨無兒女者也能增添子孫。痛苦轉快樂﹐掛上經旗還將得到十方諸佛菩薩的救護。勿需疑惑。”    
       我又問﹕“經旗在降伏事業之中有何善妙﹖”
       法王言﹕“如一切災難鬼神仇敵作亂﹐掛上經旗後決定平息。我方的戰事獲勝﹐敵方將潰不成軍﹐一敗涂地。經旗等同護法神大黑天瑪哈嘎拉﹑戰神﹑守舍神﹐一切敵 人如雷擊岩石般粉碎無餘。功德無量﹐難以罄書。僅僅略說一二矣。當地如果掛上一面經旗﹐此地將變得祥和太平﹐因一切鬼神視經旗為火山﹐不敢靠近。如對經旗 三心二意﹐狐疑不信而進行誹謗之輩﹐十方諸佛確定﹕他們將失去聖者大悲的觀照救度。今生疾病﹑饑饉﹑戰亂﹑短壽﹑種種惡運將降臨他們身上﹐死後決定轉生無 間地獄﹐直至虛空壞滅之間永無解脫之機會。如破壞一面經旗的惡行等同殺害一位獲聖位的高僧大德﹐如毀壞一面經旗﹐經真誠發露懺悔﹐以後決不造此惡業﹐需掛 七面經旗﹐將能清淨罪障。”    
         我又問﹕“經旗什麼時候將弘揚於人間呢﹖”
         法王言﹕“善男子﹐伴隨各種惡兆現形之際﹐經旗同樣將出現。如﹕天空出現凶星惡??時 ﹐惡音充斥世界時﹐國境疾病﹑饑饉﹑戰爭降臨時﹐淫穢﹑迷亂﹑諍鬥遍佈世間時﹐自然天災出現時﹐上師以法當作商品時﹐官員營私舞弊時﹐善知識棄法經商時﹐ ‘清淨大德’不持淨戒時﹐地下財富虧耗時﹐女人不守貞操時﹐穀物不結果實時﹐大禪師不住神山時﹐僧團不以正法為準繩時﹐上師不護正法而重財物時﹐上師貶損 大僧而護女尼時﹐施主面前裝模作樣修法﹑背面謾罵非法時﹐大修行人漫遊城市村落時﹐隱士如狗流浪時﹐舍事者從軍時﹐善知識違背教法時﹐民眾叛亂抗上時﹐佛 教徒經商遊逛時﹐寡婦漫遊神山時﹐外客權力超過主人時﹐不恭請上師卻筵請普通沙門時﹐兒子權力超過父親時﹐母親的權威不如女兒時﹐受親友挑唆殺害老父兄弟 時﹐瘋狗四處亂竄時﹐弟子違背上師教言時﹐大臣不聽令王命時﹐女不順母意時﹐蜜蜂飲水後上下村落到處噬人時﹐非我召魂出現假死時﹐蓮師未授記出現偽伏藏師 時﹐世間凡夫冒充舍事修行者時﹐未修止觀假裝證悟時﹐二執未除自言成就者時﹐煩惱未滅自言獲解脫寂滅者時﹐心境一如未證出現欺誑時﹐國土充滿狡詐之徒時﹐ 驢子出現跳舞時﹐烏鴉之羽成黃色時﹐這些種種到來之際﹐您可以開始弘揚經旗。您臨終將直接往生觀音清淨剎土。經旗的事業廣大無邊。
          如將《經旗功德》一書抄寫﹑讀誦﹑流轉的一切人們﹐臨終剎那往生至觀世音菩薩前。您應給所在地的人們大力宣講經旗的功德﹐此意義特別重大。應精進流通﹑弘揚 經旗。不能捨棄世間俗事而流通經旗之人﹐凡勸說﹑運輸﹑出資贊助﹑提供飲食協助流通者﹐都與經旗結上善緣﹐都將往生觀世音剎土。假如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是無法廣為流通弘揚經旗這一法門。一般來說﹐身心分離死亡時﹐大多數眾生都要來到我的面前﹐那時給我供上眾多穀物﹑田地城堡﹑子孫﹑牛羊等乃至世界上所有 的財富﹐還不如掛一面經旗能令我真正歡喜。經旗功德十方諸佛亦難以言盡。”
         以上是我還魂者菩提獅子聽受閻羅法王的教言總結而成。願吉祥﹗其他又如達列上師還魂者所言﹕我如是恭問閻羅法王﹕“一切有為法中經旗功德力大的原因如何﹖我 一心一意依止觀音菩薩﹑經旗﹐這樣的決定有沒有錯﹖”
          法王親言﹕“決無有錯﹗如轉生地獄中﹐無論生前是有權有勢的官員﹑富甲一方的財主﹐還是有眾多親戚朋 友之輩﹐都不如一位無財無依的老婦人掛一面經旗的意義來的重大。瑜伽士你像狗一般遊蕩了十八地獄而一點兒不感到恐懼的原因就是具相嘛尼經旗的威力加持之 故。有為法中具相白色嘛尼經旗的殊勝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簡略而言﹐初劫圓滿時轉輪聖王降臨﹐人們都行持十善業﹐皆得轉生善趣。”

受持五戒功德極大,而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更勝於受持五戒的功德。

五戒為終身戒,成就世間上的功德,而八關齋戒卻能成就出世間的功德,最後就能達到出世的解脫果報。
尊重生命 慈心不殺
    八關齋戒的第一條戒為不殺生,意指對於一切眾生乃至蜎飛蠕動,無殺心、殺事,常生歡喜慈憫心,行利濟事。所謂一切眾生包含人、畜生、鬼神,這條戒的意義在於對於一切眾生都要以慈悲、平等心去愛護、照顧。
  只要是造了殺生的業,將來都必須要受惡報。明白不殺生的道理,更進一步連草木都要愛護,不忍心去傷害,這才是徹底實踐「冤親平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精神。
  不殺生的對象是指凡有生命的一切眾生,因此一切眾生都不能殺害;若有人對待眾生,具備殺因、殺緣、殺法、殺業等四種條件,就構成殺生的罪過。
  所謂「殺因」,「因」是指我們的起心動念。無論是仇殺、情殺、財殺……,總之有了置對方於死地的想法,這個就是因。產生了這個心念以後,倘若即刻反省檢討,覺察到自己的過失,化解心中的惡念,就不會造作殺生的業報。但是,如果沒有覺察、覺照,心中念念遷流,殺心日益堅固執著,一旦遇到會合的因緣,就會發之於身、口,或是自己動手、或叫人殺生,造下罪業。殺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果心中殘暴不仁,運用種種慘毒的方式致人於死,罪過就愈重,將來所受的惡報就更重。
   動諸行為讓對方的生命結束,造成殺生的事實,就構成了殺業。如果對方生命尚未結束,就是造成傷害或是重傷害罪。當殺因、殺緣、殺法、殺業四事具足,殺生的業報構成後,造業者就要受報;無論是現世或未來,當因緣和合時,惡報即會現前。明白了這些道理以後,就知道任何有生命的眾生,都不可以殺害。
  以前有一個老和尚,在路上看到一塊大石頭,起了一念慈悲心,恐怕有人踢到了這石頭,會跌跤受傷,就把石頭撿起來扔到路邊,沒想到正好打死一隻螺螄。此即是犯了過失殺生的罪。所謂應注意而不注意,即犯過失罪。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人在那裡、心在那裡,心能夠做到處處作主,就少造很多的罪業。
  這位老和尚因無心之過打死了一隻螺螄,發現了之後馬上就為螺螄授三皈依,並念佛號、誦往生咒,作功德迴向給牠。螺螄由於受了三皈依的緣故,得到三寶加持,所以轉世為人。螺螄轉世為人,而且得為男身,生來十分聰穎,之後考中了進士,當了縣長,正巧老和尚所住持的道場在其管轄區內。縣長聽說這位老和尚的德行很高,想去供養、請法。不過當他專程前往道場時,正逢老和尚在房間用功。
  縣長心想雖然沒有見到老和尚,但帶了這麼多的銀子來,還是要供養這位老和尚。於是將這一包銀子掛在門板上面,就回縣府了。老和尚打坐結束走出房門,稍不留意,這包銀子就從門上頭掉下來,剛好打到老和尚的頭,於是老和尚當場就往生了。這公案就是告訴我們雖是無心之過,依然要受報,只是罪業比蓄意所為要稍微輕一點。
  所以這世間上任何事情,一點一滴,皆為因緣果報感召而來,過去因,現在果,絕非偶然。所以持守不殺生戒,一方面是基於慈悲心、護生、救生;一方面是明識因果,避免未來受惡報。 因為殺生,讓對方處於驚慌恐怖、承受失去生命的痛苦,就會與對方結惡緣;惡緣結多了,走到那裡,處處都是障礙,不僅自己的事業、學業不易成就,要想度眾生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為人處世當以慈悲為本懷,時時刻刻注意,不要殺害眾生的生命。
不偷盜
  第二條戒是不偷盜戒,對於一切財物乃至一草一木,非自己所有及非他人給與者,決不妄取,不起貪心,更應常念布施及行布施事。持守不偷盜戒,消極來說是不要拿不屬於自己的物品,積極層面而言,不僅不拿他人的物品,進一步還要去救濟、布施、行種種供養。不偷盜的範圍廣含所有的財物,乃至於一草一木,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要貪求。
  要將偷盜戒實踐的很微細,不僅要做到不偷盜他人財物,更要守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令馳散。如果沒有經過當事人的許可,偷看他人的信、偷看別人的書,都是眼睛犯盜戒;同樣的,考試時,偷瞄別人的答案,這也是偷看,這些都是眼睛犯盜戒。
    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容易犯盜戒。偷聽即耳朵犯盜戒、鼻子偷聞香味,也犯盜戒。所以,真正持守不偷盜戒到最微細,六根不對外攀緣,這念心就不動了,達到寂滅的境界,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能夠做到寂然不動,心性本具的智慧自能顯發。
    以前有一位比丘,在山上的池塘邊打坐。出定了之後看見池塘裡有很多荷花,花朵長得很鮮豔,這位比丘就開始欣賞花朵、聞花香。這時水神就現身告訴比丘:「你怎麼偷看、偷聞我的花呢?」比丘覺得奇怪,就問道:「我剛才看到有人,不但是看、是聞,還把池塘裡的花摘走了,你怎麼都不講一句話?而我並沒有拿你的花,只是看一看,怎麼說我偷看、偷聞呢?」
    水神回答:「我剛才看到您在這裡打坐,一身都是光明,你現在由於偷看、偷聞我的花,身上的光明都消失了!修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特地來告訴你,至於那位路人,煩惱習氣重,講也沒有用,所以我就不講了。」由此可知,不偷盜戒有粗細之分,能夠持守到最微細,也能證到寂滅的境界。
    一切財物只要不屬於自己的,見到了以後起了偷盜的心念,並運用種種方法達成目的,構成偷盜的行為,未來就必須要受報。因此,要時時提醒自己,不屬於自己的財物不起貪心,不作非分之取,以上是就消極面來說。就積極面而言,不僅不拿他人的物品,進一步還要去救濟、布施、行種種供養,如此才能徹底轉化自己慳貪的習氣,凡事知足,自然心常喜樂。
  許多醫學研究證明,身體與心理互相關連,心中只要一動念頭,馬上就影響生理。每個人心中都有三把火,除了欲火之外,還有瞋火與飢火。例如人在發脾氣的時候,面孔一會兒青、一會兒紅、一會兒白,這就是因為瞋火一起,憤怒的情緒馬上影響生理。所以,要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要時時保持心平、心靜、心定與慈悲;以慈悲心化除瞋心,心平氣和,身體就會健康。如果不從淨化心念著手,等到身體受損才靠吃藥、打針予以補救、治療,實在很難得到健康。所以要時時保持慈悲心,不起惡念;即使起了瞋心,也要能夠馬上檢討反省,熄滅瞋火,如此一來,心情平和,自然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第三把火是飢火,一個人肚子餓了,肚子裡就好像有一把火在燒。如果沒有定力,忍耐不住,加上自己經濟狀況不佳,為了滿足心中的欲望,就會去偷、去搶,如此就造了惡業。當人們享受富貴的時候,心中耽著逸樂,就容易花天酒地、吃喝玩樂,想到淫欲之事。在貧窮時,為了三餐心生煩惱,這時看到他人享受富貴,心起貪念,就會做出搶劫、偷盜等違法行為,來滿足自己。這一切的煩惱,都是因為不知運用佛法的智慧,熄滅心中的飢火,以至於造成種種過失。

佛陀三滴眼淚 …

《舊雜譬喻經》中講過一則公案:有一次,佛坐在樹下為無數人說法。
其中有人證得須陀洹果,有人證得斯陀含果,有人證得阿那含果,有人證得阿羅漢果,這樣的人不計其數。
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
佛陀說: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說愁不愁?
阿難回答:很愁。
佛對阿難說:我從無數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但現在我成佛了,卻沒有起到真實作用,難道我能快樂得起來嗎?
阿難問:不是很多人已證得聲聞聖果了嗎?
佛陀說:如同一家人,生了十幾個女兒,卻沒有兒子的話,就不能支撐門戶。同樣,我雖有阿羅漢無數,可他們都不是我的兒子,不能坐在樹下頓悟成佛,不能把佛法傳承下去。
說完,佛陀流下三滴眼淚,三千大千世界為之震動,數不清的天、龍、神、人都發起無上菩提心。這時,佛陀的面容立即端正和悅,放出無數光明,照亮四方,歡喜地說道:我的教法後繼有人了……”
大家在修行時,一定要對菩提心的重要有清晰的認識,並以此攝持自己的善根。

GENERATION OF BODHICITTA   菩提心之生起 
Ho! Mesmerized by the sheer variety of perceptions, which are like the illusory reflections of the moon in waterbeings wander endlessly astray in samsara’s vicious cycle.  In order that they may find comfort  and ease in the luminosity and all-pervading space of the true nature of their mindsI generate the  immeasurable love, compassion, joy and equanimity of the awakened mind, the heart of  Bodhicitta.   JIGMÉ  LINGPA     
吙! 只因覺知多樣而受惑,猶如水中月影此如幻,眾生無盡徘徊輪迴中。 為使眾生能得安樂自在,於此自心本性明廣空,我發無量慈、悲、喜、捨心,生起菩提心此證悟念。~ 吉美‧林巴   

藏曆大年初一到十五佛陀神變略說

    藏曆的大年初一到十五,是藏傳佛教紀念佛陀降服六師外道,令皈正法的日子
    藏曆第一個殊勝日,從正月初一到十五的每一天,稱為神變日,因維期數十日,故又有稱為神變月

藏曆大年初一到十五佛陀神變略說:
    藏曆大年初一到十五,在佛教的歷史中,亦是非常殊勝的節日。因為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這十五天中,示現種種神變,降服了外道六師及其徒眾。話說,佛陀是如何調伏他們的呢?當時,在王舍城竹園中的洴沙王已證得初果,對佛陀得信心十分堅強,常設上妙四事,供養佛及僧團。洴沙王有個弟弟,信奉外道六師。洴沙王為了度化他,便勒令他設宴供佛。這位王弟於是心不甘情不願地設宴供佛,但同時,他也邀請了他的師父來參加宴席。到了宴客的時候,王弟先邀請外道六師,奉為上座,佛陀與僧眾只能坐在次位。此時,佛陀以神足之力,令外道六師忽然變在下位,六師既憤且恥,站起身來坐回上位,又變回下座,如是三次,最後六師只好讓座。接著在供食的時候,佛陀總是請王弟先供養他的外道六師。但每當六師要吃下食物的時候,食物便飛到空中,無法入口;六師要洗手的時候,水壺便自己關閉起來。供食之後,王弟邀請佛陀說法。
佛陀表示,王弟應該邀請外道六師說法。王弟便到他們面前,邀請六師說法,六師卻張不開嘴巴,發不出聲來,此時六師都舉手指向佛陀,佛遂應機說法,洴沙王弟當場便得淨法眼,在場許多人亦立即證果,住不退轉地,信仰三寶,而對六師產生不屑之心。六師在遭遇這一連串難堪地場面之後,非常生氣地離去,隱居深山之中,修煉各種奇術。學成之後,六師來到洴沙王面前,要求他準備一個競賽場,讓他們與佛陀較量。洴沙王聽了不禁覺得好笑地答道:“你們不要這麼愚痴,佛陀的功德不可思議,你們怎能與他相比呢?”六師自信滿滿地說:“等我們較量之後,你就知道高下了。”
洴沙王只好前往佛陀的住所,稟告佛陀:“六師一再表示要與您較量神變功夫,我雖然一再呵責他們,他們總聽不進去。請佛陀慈悲,示現神變調伏他們吧。”佛陀答道:“我知道調伏他們適當的時機是什麼時候。”洴沙王以為佛陀答應要示現神變,便命令臣吏莊嚴競技場。於是,纓絡、幢幡四處高懸,大家一心期待著一場不可思議的神變上演。比賽的日子到了,佛陀卻率領著僧眾離開洴沙王的國家,前往毗舍離。六師得知佛陀離開的消息後,洋洋自得地宣揚著:瞿曇不敢跟我們較量,所以才逃之夭夭。之後,便追到毗舍離,洴沙王亦帶領十四億人,跟隨而去。六師到了毗舍離後,同樣對毗舍離王諸律昌表示,他們要與佛陀比賽神力,請諸律昌準備競技場。
諸律昌向佛陀轉達六師的意思,佛陀答道:“我知道調伏他們適當的時機是什麼時候。”諸律昌以為佛陀答應了,遂設競技場。時日一到,所有聽說這消息的群眾便前往觀賞,佛陀卻領著僧眾到拘(目炎)彌去了。一聽說佛陀已走,六師就愈貢高我慢,糾結了大批群眾隨佛陀而去,毗舍離國王亦尾隨而去。到了拘(目炎)彌,六師便進謁國王優填,重申與佛陀競技之意。就這樣,佛陀先後遠走了拘(目炎)彌、越衹國、特叉尸利國、婆羅奈、迦毗羅衛國,最後到達舍衛國。其間六師亦隨之四處宣揚與佛陀競技之意,每一國的臣民為了一飽眼福,都跟隨在後,因而,到了舍衛國時,已有八個國家的國王臣民在場,聚集了數億人。
當六師向舍衛國的波斯匿王表達與佛競技之意時,波斯匿王覺得很好笑,說道:“佛的神變不可思議,你們這些凡庸之輩,如何與佛相比呢?”但六師來勢洶洶,於是波斯匿王便向佛轉達六師之意,請佛慈悲調伏他們。佛同樣答道:“我知道調伏他們適當的時機是什麼時候。”波斯匿王因而張燈結綵地為他們準備會場。
 臘月初一,佛陀果真到了競技場,清晨波斯匿王供養佛楊柳枝,佛陀咀嚼楊柳枝后,將它丟到地上,楊枝隨地而生,枝葉茂盛如雲,高五百由旬,大如車輪,結出各種果實,有五斗瓶大,根莖枝葉則放映如七寶般地色澤,燦爛炫麗,光芒耀眼,遮住了日月地光采。果實香味四溢,聞者無不喜悅,枝葉隨風發散和雅法音,聽聞者無有厭足。所有與會地大眾,見到這種景象無不生起敬信心,佛陀於是應機而說法,當場証果,生天者不可計數。
第二天,優填王供佛,當時如來的兩邊化出兩座寶山……現出各種茂盛花果上妙美食……。
第三天,真陀羅供佛,奉佛淨水,佛陀將澡漱過的水吐在地上,化成寶池,周匝二百裡,以七寶共相間離……。
第四日,因陀婆彌王供佛,佛令寶池四面自然生成八條河流,互相灌注,河水自然回轉,流水音聲悅耳輕妙,宣說著法語……。
第五日,梵摩達王供佛,佛以金口放出金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光所觸及的眾生,三毒五陰自然消失……。
第六日諸律昌輩供佛,佛令所有大眾皆具能知他人心意的能力……。
第七日,釋種請佛,佛令參與盛會的人皆化為轉輪聖王,有七寶千子,王臣服侍……。

第八日,帝釋天請佛,為佛作獅子坐,佛陀升座后,帝釋隨侍在左,梵王隨侍在右,大眾都安靜的坐定。佛於是舒伸臂膀,發出如象般的吼聲。當時有金剛密跡現身,持金剛杵,杵的頂端有火焰熊熊燃燒,往外道六師撲去。六師因驚嚇而逃竄,后因深感羞辱,投水而死。六師的九億徒眾皆前來皈依佛陀,祈求成為佛的弟子。佛陀慈悲地說道︰“善來比丘,鬢發自落,法衣在身,皆成沙門。”並為他們開示佛法,所有地弟子皆証得阿羅漢果。

第九日,梵王請佛,佛現化身,高至梵天……。

第十日,天王請佛,佛令與會大眾見佛色身。

第十一日,須達請佛,佛陀在高座上自隱其身,寂滅不現,但放光明,以柔軟音聲,流暢地演說佛法義理。

第十二日,質多居士請佛,佛入慈悲三昧,放出金色光芒,遍照大千世界……。

第十三日,屯真陀羅王請佛,佛升高座,臍光化佛,離身七仞……。

第十四日,優填王散花供佛,即時散花化作千二百五十寶高車,高至梵天……。

第十五日,洴沙王請佛,佛陀告訴洴沙王,只須準備食具即可。用齋時間一到,各種上妙美食自然盈滿所有的器具碗缽……。
佛陀應六師要求競技的機緣,而有以上種種神變示現,此即佛陀神變的由來。(在西藏青海各地建造佛塔來紀念佛陀神變的日子,這些塔稱為“降魔塔”)。在這個節日,承佛的慈悲力,所作的種種善行,功德將增長為平時的十億倍,所以大家在此過年的十五日內,記得把握機會圓滿各種善行,尤其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更應運用這個殊勝的節日,彌補平日沒有閒暇行善的缺憾,無論是受持八關齋戒、點燈供佛或護持三寶,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應,所以別忘了在這幾天,盡量參加法林的各種法會活動,以廣積資糧。

《十善業道經》身行; 語行 ; 意行

十善業道!何等爲十?
謂能永斷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爲十?
一、於諸衆生,普施無畏。
二、常於衆生,起大慈心。
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
四、身常無病。
五、壽命長遠。
六、恆爲非人之所守護。
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
八、滅除怨結,衆怨自解。
九、無惡道怖。
十、命終生天。
是爲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復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爲十?
一、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
二、多人愛念。
三、人不欺負。
四、十方讚美。
五、不憂損害。
六、善名流布。
七、處衆無畏。
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
九、常懷施意。
十、命終生天。
是爲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復次、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讚法。何等爲四?
一、諸根調適。
二、永離諠掉。
三、世所稱歎。
四、妻莫能侵。
是爲四。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復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何等爲八?
一、口常清淨優缽花香。
二、爲諸世間之所信伏。
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
四、常以愛語,安慰衆生。
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
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
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
是爲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復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爲五?
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
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
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
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
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
是爲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復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爲八?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語美妙。
五、言可承領。
六、言則信用。
七、言無可譏。
八、言盡愛樂。
是爲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復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爲三?
一、定爲智人所愛。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
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
是爲三。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復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何等爲五?
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
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奪故。
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
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
是爲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衆特尊,皆共敬養。
「復次、龍王!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爲八?
一、無損惱心。
二、無瞋恚心。
三、無諍訟心。
四、柔和質直心。
五、得聖者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衆生心。
七、身相端嚴,衆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是爲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
「復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爲十?
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
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
三、惟皈依佛,非餘天等。
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
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
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
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
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
九、住無礙見。
十、不墮諸難。是爲十。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出自那部經典?原公案出自《雜譬喻經卷十》?
   佛陀入涅槃五百餘年之後,在古印度地區有一位國王,修學佛法非常精進,並且還以最好的飲食供養出家眾。在他所供養的出家眾當中,就有一位已經不受生死輪迴、解脫自在、得知宿命的阿羅漢聖者。
   距離不遠的地方,還有另一個國家,該國的國王,也以各種美食供養當時印度的婆羅門修行人。這位國王用金玉珠寶和綵綢流蘇,製作了五百支傘形的精緻寶幢,極其珍貴華麗,但是卻沒有人會舞弄這種寶幢。於是,國王慎重地宣布:凡是有人具有耍舞這種大寶幢的技藝,就要送一支這種珍貴無比的寶幢給他。
   當時,遠方許多國家中的貧苦百姓們,都聽到了這個消息,競相走告。其中有五百位窮人從各地匯集至一處,共同切磋了舞弄把耍這種寶幢的各種技巧,然後邀約一起出發,要到該國去獻藝,以領取價值不菲的寶幢,希望從此大富大貴。
   當他們一路辛苦地走到半途,盤纏、糧食即將用盡,恐怕無法到達目的地了。其中一位同伴建議說:「聽說這附近有一個國王,供養許多的出家人,我們不如先到那裡去,假裝跟著出家,等吃、住都不成問題了,再想辦法到另外那個國家去賺取寶幢。」大家一致贊同,於是便前往到那位已證阿羅漢的比丘處,要求出家。
   這位證果的阿羅漢,一見這群貧人,馬上明白了這五百人的宿世因果。原來他們的過去生,在惟衛佛時代,曾經全都是一位長者的家奴。這位長者敬信三寶,經常供養出家法師,而每一次的供養,都是由這五百個家奴負責料理烹煮、恭敬侍奉,並且在長者家中,又常常聽聞法師們講經說法。

   這五百人往生之後,因為供養僧寶的功德,升到天界去享福。現在,雖然天福享盡了,但是,曾經聽聞過佛法,善根種子萌芽,因此,這一生才有前來出家的因緣。阿羅漢雖然知道這五百人求出家的目的,並不是真正發心要修行,只是為了要接受供養,然後籌措旅費去他國賺取寶幢。但是,阿羅漢觀察到他們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了,於是就為他們剃度,並傳授戒法。
   受完戒法,阿羅漢便帶這五百位剛出家的法師到皇宮接受國王的供養。應供結束之後,阿羅漢告誡五百位法師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所以,如果你們沒有精進修行的決心,將來就得生生世世當牛馬、奴婢來償還國王的供養。」這五百位法師聽了都非常地害怕,於是日夜精進修行,禪坐、觀行,一點都不敢放逸懈怠。經過了九十天之後,全都證到阿羅漢,遠離了所有的痛苦與煩惱。
   這五百位阿羅漢在通徹了一切的因果後,發心要向世人說明他們入道證果的始末,就一起到了要送寶幢的王宮,向國王及在座的婆羅門修行人說:「我們已經破除了貪、瞋、癡三毒,也熄滅了色、受、想、行、識五陰熾盛的痛苦,更遠離了色、聲、香、味、觸、法六衰的執著。您們可以嗎?」
   在座的人都很驚訝地看著他們,無言以對。阿羅漢接著說:「我們原本是為了改善我們的貧窮,要來貴國耍藝、賺取寶幢,求取大富貴,沒想到途中因盤纏用盡而出家。由於精進不懈,如今都證得了阿羅漢果,所有的煩惱火焰都被我們的智慧法水撲滅了,身心得到了大自在!這真是無上富足的快樂啊!」

八歲童女問佛

在《大寶積經》中,有一段經文,是敘述妙慧童女的故事。
妙慧童女,家住在摩揭陀國的王捨城中,父親是有名的長者,年齡才八歲的時候,耆阇崛山的講經法會,她就常常在座。年輕的小姑娘,面貌生得秀麗無比,行動舉止也端莊溫和,佛陀座下的弟子,無論是盛德的長老,或是年輕的比丘,沒有一個不喜歡她。尤其是比丘尼的女眾僧團,對於妙慧童女,更是心愛萬分。
大家喜歡妙慧童女,雖然她年幼聰明,但想不到在一次佛陀說法的法會中,她竟然以菩薩的心境和口吻,向佛陀問長道短,使在會的大眾,個個都驚奇不止!
妙慧童女,有一次當佛陀升座說法時,她不慌不忙,從從容容地先走到佛前,頂禮三拜,右繞三匝,然後就長跪合掌,對佛陀說道:“偉大無比的佛陀!您是世間上的明燈,可以照開眾生心地的黑暗。弟子對於菩薩所作所行,現在尚未能完全了解,想懇求佛陀給我請問,為我解答!”
佛陀一看,原來是妙慧童女,佛陀知道她的來歷,想到今天菩薩們和羅漢們有妙法可聽了,因此就很歡喜的告訴妙慧童女道:“你太好啦!今天發大願心,來向我問話,現在你就隨意的問吧!”
十大問題 震驚全座
妙慧童女聽了佛陀承認隨她發問,心中的歡喜感激,自不用說,她就一口氣提出十個大問題來向佛陀請求解釋道:
“佛陀!我有十個問題,敬懇解答:
請問佛陀,用什麼方法,才能獲得端正的身體?
請問佛陀,如何獲得大富的尊貴之身?
請問佛陀,怎樣才能使眷屬免除不和以及多病死亡呢?
請問佛陀,有什麼辦法,能夠不受父母所生的這無常不淨的血肉之身,而很快的能夠見到自己受用變化之身,和您佛陀一樣坐在大寶蓮華之上?
請問佛陀,怎樣才能證得自在神通,可以隨意游行無量國土,禮敬諸佛?
請問佛陀,如何才能沒有怨仇對頭?
請問佛陀,我們說的話,如何才能叫人家一聽就信仰呢?
請問佛陀,我們宣揚佛法,照佛法修持,怎樣才能免除障礙呢?
請問佛陀,心裡的煩惱魔障,如何降伏呢?
請問佛陀,當我們一期生命終了,怎樣才能得見諸佛,聽聞清淨之法,不受一切苦惱?”
佛陀開示 四十方法
佛陀聽後,很嘉許妙慧童女的問題。佛陀對妙慧童女的每一個問題,都提示了四個方法。比方說:
第一、得到端正的身體,要做到:一、對惡友不起嗔心,二、安住於大慈悲,三、歡喜修學正法,四、造佛形像。
第二、如何得到富貴,要做到:一、應時布施,二、不起輕慢的心,三、帶著歡喜的心情給人,四、不希求果報。
第三、眷屬怎樣免除多病和死亡:一、不說離間的語言,二、度脫邪見眾人於正信,三、護持正法,四、教諸有情成佛菩提。
第四、如何不受父母肉身而得佛應身:一、如來塔廟供奉華果,二、不妄自損害他人,三、鑄造佛像,四、對佛菩薩深生淨信。
第五、怎樣有神通:一、見他修善不為障惱,二、他說法時未嘗留礙;三、燃燈供養如來,四、於諸禅定常勤修習。
第六、如何沒有怨家仇敵:一、以無谄心親近善友,二、於他勝法無嫉妒心,三、他獲名譽心常歡喜,四、於菩薩行無輕毀心。
第七、說話如何令人起信:一、言行一致,二、於善友處不覆諸惡,三、聞法不求過失,四、於說法者不生惡心。
第八、宣揚佛法如何離諸障礙:一、持三律儀戒,二、聞甚深經不生毀謗,三、見初發心者生一切智心,四、對諸有情大慈平等。
第九、如何降伏煩惱魔障:一、了知法性平等,二、常行精進,三、常勤念佛,四、一切善根皆悉回向。
第十、臨命終時諸佛現前:一、滿他所求,二、於諸善法深生信解,三、於諸菩薩施莊嚴具,四、於三寶所勤修供養。
   種種神異 令眾歎服
佛陀對妙慧童女的十大問題,提出了四十種修行的方法以後,妙慧童女歡喜踴躍,發願奉行,並且說:四十行中,若有一行不修,則違佛教,那就是欺诳如來了。
妙慧童女的願心很大,座中的目犍連尊者就以懷疑的口吻問道:
“妙慧童女!你知道菩薩的修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你今發此殊勝大願,難道真能做到嗎?”
妙慧童女安詳的回答道:“尊者!假若我的弘願真實不虛,能夠做到諸行圓滿,那麼,我願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妙華,天鼓自鳴,請尊者印證吧!”
妙慧童女說後,真的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空華雨缤紛,鼓樂和鳴。並且在座的大眾身體皆變成金色。

勤修福德

   佛弟子當學佛廣結善緣,累積福德資糧,有如船舶渡越大海,飲食俱備,不虞匱乏,方能度越生死苦海,享究竟安樂。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宣說法要,波斯匿王和大臣們聽了非常法喜,於是祈請世尊及比丘們接受三個月的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供養。三個月過後,波斯匿王在世尊用齋畢時請示:「我曾聽聞如來開示,供養證得初果的須陀洹,福報已不可勝計,更何況是供養斯陀含、阿那含、羅漢、辟支佛乃至如來,福德更是無量無邊。今日,我的功德已具足圓滿了吧?」
   「大王,勤修福德,無有疲厭,才能早日解脫無量生死輪迴之苦啊!」世尊對波斯匿王說:「久遠劫前,燈光如來帶領著四十億大比丘僧,行化人間。如來所經之處,人民恭敬禮拜,至誠供養衣服、飲食、臥具及種種醫藥。
    當時,地主國的國王聽聞如來即將抵達臨近國界邊的北婆羅園時,立刻帶領著四十億隨從親自恭迎接駕。一見到如來及眾僧,國王及四十億隨從皆五體投地恭敬禮拜,祈請如來陞座為大眾宣說妙法。
    於是,燈光如來為國王等慈悲開示布施、持戒的功德,能感得生天的福報;若縱欲享樂,未來則會墮落三塗惡道。因此,應當斷除不清淨的行為,勤求出離之道,才能獲得清淨的果報。隨後,並開示諸佛所說『苦、集、滅、道』的真諦。
    四十億隨從聽聞甘露法語後,一時法喜充滿,煩惱塵垢漏盡,皆發無上菩提心,請求剃髮出家學道。如來慈悲應許後,四十億人即證阿羅漢。國王目睹此景,非常歡喜,至誠頂禮而後離去。
    燈光如來繼續帶領八十億大阿羅漢遊化人間,所到之處,一切百姓皆以上好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四事供養。一日,國王帶領所有大臣到如來住所,恭敬禮拜,合掌祈請燈光如來為大眾說法。國王並請示世尊:『希望此生都能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供養佛及眾僧,懇請世尊滿我所願。』

2013年11月29日

調伏眾生的心

 佛遺教經》云:「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眾生之苦皆因心中的貪、瞋、癡、慢、疑熾盛,而糾結纏繞。 佛法的智慧正是為了解開眾生此一無明煩惱,令得清涼安樂,解脫自在。
誰能調伏眾生的心
一天,四眾弟子、諸大國王、臣民在舍衛城給孤獨園中,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聆聽開示。此時大眾心中不禁興起疑問:「世尊過去生是何因緣,能發起如此廣大道心,救度一切眾生,而成就無上佛道?」阿難尊者知道大家心中的疑問,於是上前恭請世尊開示過去生發無上菩提心的因緣世尊演說的當下,大眾皆屏氣凝神,百鳥走獸也寂然無聲,專注地聆聽這段殊勝的因緣:
久遠以前,有一位勇健聰明、福德具足的國王,名叫大光明。大光明王和鄰國友好,彼此和睦相處,對於鄰國所欠缺的物資都不吝惜給予,而鄰國的國王也能知恩圖報,只要獲得珍奇的寶物,都不忘致贈給大光明王。
一天,鄰國國王打獵時,捕捉到珍奇的大白象,雄壯威武,見者歡喜,於是派人為白象裝飾種種瓔珞寶物,將其送給大光明王。大光明王收到這份稀世禮物,非常歡喜,召來負責馴服大象的象師散闍,囑咐他說:「這是一隻稀世罕見的白象,你要好好調順牠。」散闍奉命,每天盡心盡力地教導大白象,不久即將牠調教圓滿。完成任務後,散闍前往稟報大光明王:「大王!臣下已將大白象調教好了,您可以擇一良辰吉時,試乘白象。」大光明王一聽,非常高興,立刻命人擊鼓召集王公大臣。
在眾人殷殷矚目下,儀表堂皇、高大威武的大光明王端坐在身披瓔珞的大白象背上,彷彿日出光明照耀大地,令人目不暫捨,大眾不禁發出衷心的讚歎!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前往城外試乘,途中,經過一處大蓮花池,池中有許多大象正在食用蓮花根。這時年輕氣盛的大白象見到象群,忽然野性大作,狂奔追逐母象,在漫天黃沙、天搖地動中,眾象直往森林裡奔去。象師散闍的調象功夫,此時完全發揮不了作用,在象背上幾乎被震落的大光明王驚慌恐怖,不僅皇冠掉了,頭髮散落肩上,華麗的衣服也被樹枝割破,遍體鱗傷,國王心想:「這次難逃一死了!」在千鈞一髮之際,騎坐在另一隻象背上的象師散闍提議:「大王!快!抓住樹枝。」大光明王奮力一躍,緊緊地抓住眼前的樹枝,狂象奔離後,國王從樹上狼狽地滾落地面,胸口仍砰砰地跳著,茫然地走出森林。
隨後也抓住樹枝、得以逃命的象師散闍匆匆趕來,見到大光明王,連連叩頭請罪:「大王!請不用煩惱,等大白象慾心息滅,自會回到宮中,因為牠已習慣了宮中豐美的飲食,再也吃不慣野外粗穢的食物了。」大光明王此時餘悸猶存,生氣地回答:「我再也不想見到你跟大白象了!這隻象幾乎害我喪失性命!」這時,急急忙忙追趕而來的群臣,一路擔憂著大光明王是否已為狂象所害,沿途看到散落的皇冠、破碎的衣服及血跡,不禁心驚膽顫,等到看到面容慘綠的大光明王坐在樹下,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即刻將國王迎請回宮。城中百姓,看到歷劫歸來、狼狽不堪的國王,也都心疼憂惱不已!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不久,魔王便起了妨礙佛陀弘法的念頭,於是立即前去佛陀所在。

       
      
魔王對佛說道:「您平日總是顯現莊嚴和悅的氣色,一個人在靜處獨處著,想必您修習禪定時,必定得到了甚深的法喜。既然您能捨棄統治國家的王權及種種名利富貴,何不與大家共為親友,一起生活呢?」
     
佛對魔王說:「正因我在修習禪定當中有所體會,所以內心常保平靜,能夠戰勝你以欲望構成的無形軍隊,得到最珍貴的無上法財,這種遠離憒鬧的自在獨居生活,又何需親友的陪伴呢?」
      
魔王又問:「既然您已成就無上道,享受涅槃的安穩及喜樂,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還要出來教化眾生呢?」佛陀回答:「為的是使眾生能聽受教法,正確了知世間一切道理,止心不受魔擾、不為欲望所動,皆能趨向涅槃之道!」
      
魔王聽完之後,便嘆息:「我試圖勸阻佛陀卻徒勞無功,就像一群錯把白石山認作是美食的鳥,不但無法飽腹,反而還傷了嘴喙啊!」
      
魔王因為沒有達成目的,十分憂愁苦惱,於是獨自來到一空地,以箭畫地,苦思良計。魔王有三個女兒,分別名為極愛、悅彼和適意,這三個女兒看到父王如此苦惱,便自告奮勇想幫父王解決問題,她們保證一定能以欲望之網達成目的,使父王開心。雖然魔王已知佛陀斷欲無求,超越魔的境界,不過因為女兒們的堅持,所以也只好隨她們去。

佛陀八相成道

【降兜率】
觀因緣,入娑婆,菩薩發心降兜率。
釋迦牟尼佛於過去生中,經過累劫精進,菩薩道功行圓滿,最後一世生於兜率天上,名為「護明菩薩」。待盡此生,將降於娑婆世界成就佛果,度諸眾生。在兜率天的護明菩薩,觀察娑婆國土有情的根機,心知眾生得度的因緣已到。於是乘著六牙白象,放大光明,在諸天侍從擁繞中,威神巍巍,自天而降。

【入胎】
乘白象,披瓔珞,釋迦文佛託母胎。
黑夜來臨,明星閃爍,這天,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后摩耶夫人,發心受持八關齋戒,在睡夢中見六牙白象騰空而下,從右脅下進入身體,頓覺身心舒暢,如飲天上甘露,喜樂安然。奇特的夢境,使得淨飯王請來占夢婆羅門,預言摩耶夫人將生出三界至尊 之子。淨飯王聞言歡躍不已,立刻在迦毗羅衛城內大設施會,廣修福德。
【出胎】
藍毗尼,無憂樹,右脅清淨出胎來。
靜謐的藍毗尼園中,馥郁清香,懷胎將滿十月的摩耶夫人於林中緩步悠遊。園中,有一大樹名為無憂,枝葉繁茂,佳蔭芬芳,夫人舉臂撫牽新枝,太子此時自右脅安詳而生。 三十二相相好端嚴,身耀金光,各向四方庠行七步,步步湧現金色寶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做獅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大地震動,無量瑞相剎時並現。此時天鼓齊鳴,散曼陀羅花,龍王自虛空中注下溫涼雙泉,灌沐太子金身。諸天法喜  奔走相告「菩薩誕生了!他將成為苦海的舟航!將為世間黑暗帶來曙光!」淨飯王歡喜地為太子取名為「悉達多」,意即「一切功德悉皆成就」,並請來阿私陀仙人為太子占相。仙人端詳太子許久,不禁涕淚悲泣,難以自持。淨飯王驚疑問之,仙人答道:「以太子圓滿的相貌,於世間必為轉輪聖王,若出家定能成就聖道,廣度眾生;可惜我已老邁, 來不及看到太子成佛,也聽不到他說法了。」仙人言畢,悲傷舉騰,虛逝空中。
【出家】
辭雙親,割情愛,誓成無上等正覺。
擔心愛子出離的淨飯王,竭盡所能為太子營造無憂無慮的皇室生活,並為太子迎娶賢妃耶輸陀羅,希望能以此誘留太子的心。然而,太子在出城遊歷時,親見世間老病死苦,最後天人化身的清淨比丘,啟發了太子過去的願心,體悟到修行才是解脫之道。於是,在一個全城熟睡的午夜,他毅然捨棄一切,騎著馬悄悄地越過城門出家了。協助太子出城的僕役車匿,心中萬般不捨,忍著淚水問道:「人人都說您將來會成 為轉輪聖王,您為什麼要捨棄太子之位呢?」太子平靜的回答:「人間的榮華,抵 不過無常的催逼,即使是國王也不得自在啊!」車匿又問:「可是,淨飯王年歲已高,還有這麼多疼愛您的親眷,您怎麼忍心離開   他們呢?」「我對於親眷的愛護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我無法令他們不老、不病、不死! 生 死之苦實在令人憂懼!唯有成道,才能救度他們不再受生死之苦。」太子堅定的說道:「車匿!我若不成道,誓不回迦毗羅衛國!我若成道,必定回來教化大眾!」

鸚鵡請佛一宿住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夏安居竟,便帶領比丘們前往其他國家遊化。當時摩竭提國頻婆娑羅王帶著群臣出城遙望佛陀,心想:「世尊,您此刻在哪裡呢?唯願世尊慈憫,和比丘們前來接受弟子供養。」佛陀遙知頻婆娑羅王心生渴仰,便帶著比丘們漸次遊行,前往摩竭提國。
   
這時,鸚鵡王遙見佛陀一行走來,立即飛到空中,迎上前去,請求佛陀:「懇請世尊及比丘們慈悲愍念,能接受到我林中住宿一晚的邀請。」佛見鸚鵡王懇切祈請,便答應其邀請。鸚鵡王知道佛已許可,便飛回林中,告訴鸚鵡群前去迎接。
   
佛陀帶領比丘們來到鸚鵡林,各各於樹下敷上坐具,靜坐思惟。鸚鵡王見到佛陀及比丘們寂然宴坐,心生喜悅,整夜都飛繞在佛陀和比丘們的周圍,又向四處環顧,恐有獅子、虎、狼等禽獸或是盜賊前來擾害佛陀等一行人。
   
次日清早,佛陀便離開森林,繼續向王舍城前進,鸚鵡們則在空中一路護送。鸚鵡王先飛到王舍城對頻婆娑羅王說:「大王,世尊及比丘們快到這裡了,懇請大王準備佳餚美膳供養佛陀及諸比丘,並起身前往城門迎接。」頻婆娑羅王聽了鸚鵡王的話,立即敕令準備種種幢幡、香花及佳餚美膳,與群臣們來到城門外迎接佛陀。
   
當天晚上,鸚鵡王壽盡命終,往生忉利天,很快地長大,猶如八歲小兒。天子思惟著:「我修了什麼福報,得以投生天上呢?」便專注觀察,得知自己由於請佛一宿止住的功德,所以得生忉利天。天子心想:「我應當要回報世尊恩德。」於是頭戴天冠、身著瓔珞,手持香花來到人間供養佛陀。佛陀慈悲為天子開示四諦法門,天子心開意解,即得須陀洹果,繞佛三匝後返回天宮。
   
隔日清晨,比丘們請示佛陀:「昨夜光明遍照,難道是釋提桓因,或是梵天、四大天王,或是二十八部鬼神將前來供養世尊、請示佛法嗎?」佛陀告訴諸比丘:「並不是帝釋、梵天,或是諸鬼神王。昨夜大眾所見的光明,是之前迎請我們到牠們樹林住宿一晚的鸚鵡王,牠命終後,往生忉利天,昨夜特別前來供養,聽聞四聖諦,即得須陀洹果。」
   
比丘們又問:「這位天子過去生造了何業,投生為鸚鵡?又修了何福,得以聞法證果呢?」佛陀告訴比丘:「賢劫中,波羅奈國有佛出世,號迦葉佛。當時,有一位受持五戒的長者,因曾毀犯一戒,所以墮入畜生道中,而為鸚鵡。又因他持守四戒,所以可以值遇佛陀,聞法得道。大眾當知,過去那位受持五戒的優婆塞,就是這位鸚鵡天子。」

    因果定律是人生不變的法則。以受持五戒中四戒之清淨功德,即使墮入畜生道,善根亦不減,得以清淨心請佛供養,以此福德往生天道,聞佛說法而證道果。但是,這位優婆塞墮入畜生道的果報,也提醒「勿以惡小而為之」,造惡業必自招苦果,不可不慎。因果是最光明、積極的人生觀,因為凡事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只要在因地上努力修善、斷惡,必定會有光明的未來。

佛說背痛宿緣

一天,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來到阿耨泉水邊,除了阿難以外,其他人都是具足六神通的大阿羅漢。這時,佛陀向舍利弗說:「久遠以前,有一個國家名為羅閱祇,當時國內正舉行一場盛大的節慶。與會大眾中有兩位力士,一是出生於剎帝利王族種姓,另一個則是婆羅門種姓,他們皆報名了當天所舉辦的撲鬥賽。賽前,婆羅門力士私底下向剎帝利力士說:『你若能在比賽中放水,讓我贏得這場比賽,我一定將賞賜的大部分財寶分給你。』剎帝利力士聽了很高興,便答應了他的請求。沒想到婆羅門力士在得到國王的賞賜後,竟然毀約,沒有將財寶分給剎帝利力士。」
  
「 過了不久,又到了節慶的日子,婆羅門力士又提出像上次一樣的要求,也得到剎帝利力士的認可,但最後還是沒有履行承諾,分出賞金。到了第三次比賽時,婆羅門力士又跟剎帝利力士保證說:『如果這次你再讓我獲勝,我會將前兩次所欠的賞金一併回報給你。』沒想到剎帝利力士相信了他後,還是又被欺騙。隔了一段時間,全國又舉行節慶,兩個人又碰面了,婆羅門力士竟又提出之前的要求,剎帝利力士心想:『這個人這麼不老實,把我的那一份賞金也奪去,今天一定要讓他吃點苦頭。』於是對婆羅門力士說:『你已經欺騙我三次了,我不屑分你的財寶。』便在眾人面前,用右手按住他的頸子,左手抓著他的腰骨,兩手像折甘蔗般使勁地挫折他的背脊,再舉起來環繞三圈,丟向地面,令其當場斃命。這時,在場觀看的國王及大臣們非常佩服力士的威猛,便賞賜他十萬金錢。」

  
佛陀告訴舍利弗說:「當時的婆羅門力士就是提婆達多,而剎帝利力士則是我,因為起了瞋恚、貪財之心,所以憤而使其斷命,之後數千年間皆墮於地獄之中,受燒煮之苦。今日我雖已成佛,煩惱漏盡,但因此業報,仍要嘗受背脊疼痛之苦。」佛陀再次叮嚀大眾:「你看如來雖已斷盡諸惡、眾善具足,能度化天龍、鬼神,乃至王臣、百姓等一切眾生,都不免要遭受這樣的餘報,更何況是世間愚癡之人。大眾應當以此為惕,善自守護身、口、意三業,遠離殺、盜、淫等惡行,莫造妄言、兩舌、惡口、綺語,不起妒嫉、瞋恚、不信因果之心。」與會的舍利弗尊者、五百阿羅漢和天龍八部鬼神等,皆歡喜聽聞,依教奉行。
所謂病從業生,業因即是過去所起的心念。若能依著佛陀的教導,善護身、口、意三業,未來就不會感得苦果;縱使過去業報現前,亦能坦然受之,隨緣了業。以這樣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起落,都能走得光明自在。

目連尊者的故事

果報還自受--
一日,佛陀問目連尊者說:「如果你的敵人怒目衝冠,來勢洶洶,情勢已迫在眉梢,你會如何自處?」
  
尊者回答說:「我有廣大神通,即使是高聳的須彌山都能超越,所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無需擔憂。如果敵人從東方來,我就往西方去;若是從北方來,我便往南方飛。如此一來,敵人怎奈何得了我?」佛陀告訴尊者:「不論是罪或福,業力因緣是無法逃避的,善惡到頭終有報!縱使擁有神通,依然逃不出因緣果報的軌則。」
  
當時有一位老人,以修理車輪中的直木為生,人稱「車輻老公」。一天,目連尊者因長久飛行,未曾歇息,最後體力不支掉落山中,正好掉在車輻老人的面前。老公公以為是怪物出現,便舉起車軸擊打目連尊者。尊者不僅懊惱羞愧,而且因疼痛失去意識。
  
佛陀知道後,哀愍尊者,以佛力加持,令尊者回復意識。尊者百思不解,想不透自己為何會遭此災殃?於是,佛陀慈悲地為尊者解釋箇中因緣:「這位老人是你前世的父親,在一次爭吵中,你起了一個惡念:『如果能夠鞭打這個老骨頭,豈不大快人心!』雖然只是心中憶念,未付諸行動,但仍獲此罪報。所以世人應當謹言慎行,善護意根,不可造作不孝之行,否則罪業難逃。」
   已證果的目連尊者,仍要承受自己心念所造作的業報,何況是凡夫俗子,更須謹言慎行,老實面對自己的每個起心動念。因果在平時,如何讓自己處於良性的因果循環,便是有智慧的行者要精進努力的。

善護口業


一日,佛陀與阿難到王舍城中托缽乞食,結束後走出城門,見到城門邊有一個大深坑。當時王舍城的人都把大小便棄置此坑,再加上雨水的累積,所以水坑污穢不堪。濁水中,有一隻似人形卻又多手多腳的蟲,見到佛陀走來,便將頭伸出水面,淚流滿面地看著佛陀。佛陀見了,非常憐憫,回到耆闍崛山後,阿難問佛陀:「世尊!剛剛在王舍城外濁水中的蟲,是造了什麼樣的惡業?又何時才能解脫呢?」
  
佛陀告訴阿難及大眾:「過去無量劫時,有佛出現於世教化眾生。佛涅槃後,於像法中有一婆羅門造立僧房,供養僧眾。當時有居士送酥油來,維那法師因為前來掛單的僧人過多而心生瞋恚,就把酥油藏起來,不分給其他來掛單的僧眾。掛單比丘於是問:『為何不分給我酥油呢?』維那法師說:『我常住在此,而你只是來此掛單的僧人,為何要分給你?』掛單比丘說:『但這是居士要供養給現前僧的。』維那法師便開口大罵:『你怎麼不去吃屎尿啊?為何要向我拿酥油!』因為這樣的惡口,維那法師死後即投身為濁水中的蟲,且無量劫都住在屎尿當中。」
  
佛陀告誡弟子們:「你們應當善護口業,因為惡口的過患比猛火還可怕。要常感恩父母、僧眾的恩德,說柔軟語、讚歎語,因為僧眾是幫助我們出離三界的福田,而父母則是三界內最勝福田。僧眾中,有成道證果的聖者,若能虔心供養,不僅能夠得到人天福報,亦可成道證果。而父母,懷胎十月,辛苦哺育孩子,並給予教誨,提供學習的環境;孩子長大後若是出家修行,不僅自己得到解脫,也能令有緣大眾解脫自在,可謂自利利他。因此,父母、僧眾是兩種最殊勝的福田,人天福報、解脫妙果,都是因為他們而得成就。」
  
佛說此經時,無量百千眾生有成就初果乃至四果,亦有眾生發願成佛,或成就聲聞、辟支佛果者,大眾合掌禮佛右繞,歡喜而去。
口過是最易犯的過失,若因一念瞋心而惡口傷人,將自招無量苦報。因此唯有知因識果、善護口業,方能離苦得樂。若能清淨口業,或進一步以柔軟語、讚歎語,常說利益大眾之語,則有無量功德,果報無邊。

常隨佛學

這天,波斯匿王乘著莊嚴寶車來到舍衛城外的林園遊觀。看著園中杳無人煙,一片寂靜,就連花果樹木也靜默無聲,不禁令國王想起了佛陀甚深微妙的教法,於是立即驅車前往鹿野苑求見佛陀。
    
波斯匿王至誠地頂禮佛陀,佛陀藉此因緣向波斯匿王開示:「如果有人能以正法治化國家,命終之後,必能生天善處,名垂不朽,萬世流芳。過去,有國王以正法治理百姓,此王命終後,只要其國土境內有人民憶念,讚揚他的功德,此王在天上即增了六種功德:天色、天壽、天樂、天神足、威德及天光,因此國王應當以正法教化人民。而我亦因有此功德,方能受人恭敬禮拜。」
    
波斯匿王點頭附和道:「如來功德,實應受人恭敬禮拜。」「如來教法純正和雅,令人如沐春風,是第一功德;如來座下賢聖僧眾,個個平和溫順,法法成就,是世間的莫大福田,此為第二功德;如來弟子依教修行,無有毀犯,是第三功德;且有各方高才想論議法理,聞佛所說,無不折服,此是第四功德;更有種種外道,不解正法,誤導世人,如來能令邪見破除,得正知見,是第五功德;尚有眾生,雖造種種惡業,但於命終之時,憶念如來功德,便得離三惡趣,生於天上,此是如來第六功德。眾生得見如來,皆起恭敬之心,禮拜供養。」
    
佛陀讚歎波斯匿王善說如來功德,並為其演說微妙法音,要他時時憶念如來功德,常隨佛學,波斯匿王歡喜禮拜而去。不久,佛陀向比丘們轉述波斯匿王所說之如來功德,令比丘們廣演其義。比丘們聽了佛陀的教誨,歡喜信受,依教奉行。
如來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圓滿大覺。因此常思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心中便滿是善法光明,則意業清淨;復能讚頌佛德,口吐蓮花,則口業清淨;若能常隨佛學,依教奉行,便是身業清淨,由是三業清淨,則能蠲除煩惱,同證如來清涼地。《妙法蓮華經》亦云:「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因此,讚佛功德、常隨佛學,清淨菩提自性,方能成就無上佛果。
人生當中,會有很多順、逆境界的考驗,也容易迷失在看似美好的境界中,因此不論面對順、逆境時,都要秉持正念,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才能安穩地走在菩提大道上,直通成佛寶所。
佛陀說:「若人欲自護,當護身口意,修行於善法,有慚亦有愧。不護三業者,邪見及眠睡,障蔽諸善法,隨從於惡魔,則為自毀傷,是以應自護,修定及智慧,常念佛所教。」

 

真正的善知識


佛陀時代,有兩人為莫逆之交,視對方為良師益友,以「知識」互稱。
     後來,其中一人因故犯罪被迫逃亡,於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向他的好友求救,沒想到對方不但不願開門,反而問:「你是什麼人?」犯人說:「我是你的知識,因為犯了罪,特來向你求助。」對方回答:「平時我們形同至親,但危難時應當各自負責,不要影響、拖累對方。」由是此人大為不悅,心想:「平常吃飯、玩樂、出入行來都與我不相捨離,臨難時卻棄我不顧,這哪是我的良師益友。」想想便往深山行去。
    途中,犯人遇到一位善知識,此人了解狀況後,竟然帶他到家裡避難。善知識說:「你我雖不相識,但我仍應送你到安全的地方。」於是就帶著珍寶,親自駕車送他到別的國家。該國國王及長者們聽聞此事,亦為他安置田宅、供給財寶,令他享福至命終。
    佛陀知道此事後,就以此譬喻,教導弟子:「罪犯好比人心,他的這位莫逆之交則如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色身,而途中幫忙他的善知識則是三皈、五戒。凡夫眾生平時執著、滋養四大假合的色身,供給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不虞匱乏,然而一旦無常降臨,大限來時,還是可能墮到三塗惡道受苦。再者,罪犯幸好遇到善知識,不僅安全送他到他國安置,還有助緣供給所需,直至命終。這也是譬喻因布施持戒的功德,使其能至天界享福,住七寶宮殿、著天寶衣,百味佳餚自然現前,生活極樂無窮。因此,人生在世,不應貪著利養,應當少欲知足、布施持戒、修善積福,若只知滋養色身,則無所助益,行者應當慎思。」
在短暫的生命裡,人們總是汲汲營營追求色身的享受,反而使自己墮入三塗惡道中,無法出離輪迴之苦。正確的人生方向,應當把握有限的光陰,皈依佛法、落實修行,方能達到究竟的彼岸。
福報終有用盡之時,唯有將佛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不論長幼尊卑,皆心存恭敬,時時反觀、覺照,漏盡煩惱,才能真正與清淨心、無住心相應。

無常力最大

過去,有一個村落的長者們,聽說佛陀要到村落來,立刻徵召年輕力士整頓道路,村內的壯士競相參與,人數共計五百名。整治中,發現道路中央橫著一塊大石頭,任憑五百力士如何使力,都無法搬動。這時,正巧佛陀路過,詢問原因之後便說道:「我來幫你們把石頭移開。」只見佛陀輕輕一提,便舉起石頭拋向空中,「咻!」地一聲,瞬間就不見石頭蹤影。在場大眾個個目瞪口呆,驚訝不已,不一會兒,天空落下像微塵般的粉末。五百力士好奇地請問佛陀,為何會有微塵從天而降?佛陀說道:「這是如來神力,令大石碎為微塵。」五百力士惋惜這麼大的石頭碎成微塵,所以,佛陀又用解脫力將碎石微塵組合成以前的大石頭。   石頭恢復原貌後,佛陀便坐在大石上,五百力士也一同就坐,請問佛陀:「世尊,您是用什麼力量舉起大石、粉碎大石,又將它恢復原狀呢?」佛陀說:「我是用父母所生力舉起大石,用禪定力擊碎大石。而解脫力勝過禪定力,所以能將這些微塵恢復成石頭的原狀。」這些力士又問:「世尊!除了父母所生力、解脫力,還有沒有更大的力量呢?」佛陀回答:「還有福德力。佛陀因為修行圓滿的福德力,才能於菩提樹下,降伏魔障,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五百力士又問:「世尊!除了福德力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力量?」佛陀說:「還有智慧力。智慧圓滿,才能斷盡無始劫來積習的煩惱。」五百位力士又問:「除了智慧力之外,還有更大的力量嗎?」佛陀就講:「還有神通力。有神通力可以降伏耆舊無智、貢高的六師外道。」五百力士接著又問:「除了神通力,還有其他更大的力量嗎?」佛陀回答:「雖然有父母力、禪定力、解脫力、福德力、智慧力和神通力,另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力量,誰也逃不過,就是無常力。」接著佛陀為大眾說了這麼一個偈子:「禪定與解脫,福德智慧力,如斯諸力等,無常力最大。」
  佛陀告訴五百力士:「當知如來之身雖如金山般地堅固,最後還是歸於無常。有智慧的人,應當追求無常不能逼迫的境界。」佛陀又說:「你們應當知道,今日世人的壽命漸漸減短,色力薄劣。其實這顆大石,只是過去的人平常拋擲戲弄的石頭而已,你們可以看看石頭的兩旁,還留下手指拿取的痕跡。」一旁專注諦聽的五百力士,個個驚訝不已,生起稀有之心,摧伏了內心的驕慢。佛陀知道他們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就繼續為他們開示四諦法門,五百力士無始以來積習的錯誤知見,就此摧破,證得了初果羅漢。
      無常是積極者眼中的機會,是消極者口中的無奈。人有多種,法無兩般,一念之差,果報殊異,端看我們如何思惟。《涅槃經》云:「是身無常,念念不住,猶如電光暴水幻炎。」

聞 法

一日,世尊欲為大眾開示涅槃的勝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說過去生中因聞《大涅槃經》而獲不可思議果報的本生故事……
      
無量劫前,娑婆世界有一尊佛出世,號釋迦牟尼如來。如來具足十種德號,福慧圓滿,為人天大眾恭敬景仰。當時,有一貧人深為窮困所苦,且一生中事事不如己意,煩惱憂愁經常縈繞在心。貧人有一正直多聞的善友,一日告訴貧人:「釋迦佛近日將為弟子們宣說《大涅槃經》,這是殊勝難遇的因緣,應當把握,不可錯失!」貧人聽了以後,心生歡喜,踴躍無比,發願盡己所能廣修供養。然而,貧人隨即念及自己家貧如洗,如何能有財物廣修供養呢?苦思許久,他毅然決定賣身換取錢財。

       
雖有如此大願,無奈福薄德孤,沒有人願意買這樣一個貧苦飢寒的人。他頹喪地走在路上,逢人便問:「我要賣身,您願買否?」
      
此時,有一路人突然上前對他說:「我有一個工作,酬勞很高,可惜無人能做。如果你能承受,我可以買下你。」貧人得到這一線希望,立即允諾賣身。路人對他說:「實不相瞞,我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痼疾,久久不能痊癒,發作時痛不欲生。雖遇良醫,處方中卻有一味藥得之甚難──每日須服人肉三兩。」貧人問:「請問酬勞多少?」路人說:「你若願意天天捨身肉三兩為我治病,我就給你五錠金。」貧人急欲供養三寶,又對他承受著惡病的痛楚心生悲憫,當下不假思索地應允:「希望您現在就能惠我錢財,並給我七日的時間,待事情處理完畢,一定立即回到您的處所履行諾言。」路人一聽,皺起眉頭說:「七日太長,我無法等待,如果你真能信守承諾,我可以許你一日!」
     
拿到了五錠金,喜出望外的貧人連忙奔向佛陀說法的精舍,頭面頂禮佛足後,以最虔誠的心,將金子全數供養釋迦如來,然後退坐一旁,專心地聆聽世尊開示《大涅槃經》。
    
然而,涅槃之理微妙精深,玄妙難測,資質闇鈍、心智未開的貧人不能明瞭涅槃之理,只能熟記一偈:「如來證涅槃,永斷於生死;若有至心聽,常得無量樂。」
     
貧人聞法後,回到買主家中,日日割下三兩肉為他醫病。由於對佛有著不可撼動的信心,心中專注憶持用心記下的偈語,足足一個月當中,貧人絲毫不覺痛苦難忍。直至買主痊癒,貧人身上的瘡痍竟也神奇地平復,完好如初。貧人在驚喜之餘,更思念道:「僅僅受持一偈就有如此難以思議的功德福報,何況具足信受一部經典呢!」於是,貧人當下發起無上菩提心,發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成等正覺,未來成佛之時亦號「釋迦牟尼」,為諸眾生宣揚《大涅槃經》無上的功德利益。
     
世尊告訴在場大眾:「由於有此前因,方有今日海會雲集,宣講佛法,廣利人天的殊勝法緣。當時的貧者,即是我的前身,今生果滿願成,方能成就佛道,並與古佛同名。是故汝等應當信受佛語,《大涅槃經》功德無量無邊,不可計度,難以思議,乃是諸佛如來甚深的智慧與慈悲,能至心受持者,遠離惡法,永斷諸煩惱,速證涅槃。」
        佛曾手拾一把沙,告訴多聞第一的弟子阿難:「佛法無量無邊,如大地土,你所憶持的不過如佛手中之沙。」學佛道者欲得解脫,並非盡得聽聞「大地土」,而是具足信心,一念到底,無夾雜間斷﹔果能如此,於佛法大海中,隨飲一滴即得清涼自在,永絕生死。

度眾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領著五百僧侶,由舍衛城緩緩的往摩竭國邁進,一路上莊嚴的隊伍,吸引了大批群眾前往頂禮供養。乞食畢,佛陀與五百比丘僧於摩竭國界邊緣的一片樹林下歇息用齋。結齋後,佛陀上座為弟子們說明此次至摩竭國的因緣:「諸位知識,所謂『凡事必有因』,這回我們來到此地,主要是要使摩竭國國人修布施供養之法,並將佛法的義理傳揚至鄰國──迦師那國。迦師那國因地處偏遠,缺乏教化,民風尚未開化,人民性情野蠻、不講道理,國內人人造惡,時常搏鬥爭執,剛烈凶暴,更是遠近皆知。」
         
「然而佛法講的是慈悲──無論再怎樣難以教導的人民都要度化;而且佛性人人本具,人人都能因聽聞佛法得到開悟、解脫。正法說的是平等,因此將我的教法傳入迦師那國是件理所當為之的事。諸位知識,你們願意前去傳布正法,化導迦師那國的人民嗎?」佛陀說到這兒,眾弟子都充滿了信心,他們這樣想著:「我們已是斷盡三界見思惑的大阿羅漢,只要拿出從前除滅貪瞋癡的智慧與勇氣,相信沒有什麼是行不通、做不到的,相信一定能令迦師那國人信受佛法!」此時神通第一的摩訶目犍連尊者站起身來,走向世尊座前,恭敬地長跪合掌:「偉大的佛陀,弟子願意前往迦師那國度化當地的人民。」佛陀聽了,慈悲地點頭表示讚許。於是目犍連尊者便向迦師那國走去,經過了一整天的奔波,終於到達目的地,然而當他踏入城門時不禁驚駭的停下了腳步,首先他看到一個婦人拿著菜刀一面揮舞,一面追著一個懷裡抱著一隻雞的男人,接著他又見著兩個血氣方剛的少年交拳相打,然後他又看見……,摩訶目犍連尊者忽然有種身陷地獄的感覺,幸好尊者修行功深,很快地他便將心安定下來,走向城內……

由於迦師那國是佛法尚未開化之地,因此國人普遍沒有見過僧眾,他們對於目犍連尊者的出現感到相當詫異,於是他們竟停下了爭執打鬥,注意起目犍連尊者來了。「喂!你看那個人,怎麼剃著光頭又穿著這麼破舊的衣服呀!」「是呀!不知打那來的漢子。」大伙兒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這時目犍連尊者在一棵無憂樹下坐了下來,一群迦師那國的人民也因好奇而湊近,目犍連尊者開口了,他說道:「你們這樣剛愎粗野的行徑是愚癡的,你們若不改惡行,將來的果報必定是在三惡道中受苦,快止惡行善,廣結善緣吧!佛陀曾說……」怎知目犍連尊者話還沒說完,群眾已怒氣沖沖地叫罵起來:「你是存心來教訓我們的嗎?你還不夠格,快滾!」從來不曾團結過的迦師那國人,此時卻一塊兒將目犍連尊者攆出城外,又「砰」的一聲迅速地將城門閉緊!目犍連尊者站在城門外楞了一會,才回過神來──原來自己被迦師那國人趕出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呀!我,目犍連向來是為人所尊崇的,為何今日卻受到這麼大的屈辱呢?」目犍連尊者一面不解地思索著,一面往回程走……
當目犍連走近佛陀與五百弟子歇息的樹林時,遠遠地便看到有位師兄弟在那兒向他躬身合掌,原來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目犍連,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迦師那國的人們可和善?」「唉!別說了,我被他們攆了出來呢!」舍利弗尊者聽了便向目犍連尊者說:「目犍連尊者,你應當以『智慧』化導他們呀!」說完,舍利弗尊者便來到佛陀的跟前,向佛陀稟告自己的想法:「世尊,弟子有信心能以自己的智慧感化迦師那國人。請應允弟子前往迦師那國,讓佛法能在此弘揚!」這時佛陀也如之前一般,微笑地點頭表示同意,沒有多說什麼。

哲學家和佛陀

       佛陀住世的時候,印度有一位尋找真理的哲學家。他的學問很廣博,但是不快樂。他坐在書房的椅子上,一隻手托著下巴,凝視著自己寫出的一大本一大本的哲學著作。一個鐘頭、兩個鐘頭過去了,他覺得自己像一段乾枯的木頭,他寂寞、孤獨,覺得自己無依無靠,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寫那些哲學論著,甚至對於有人讀他的書、研究他的著作都感到可笑。
  我不願在這孤獨中死亡,在這痛苦中消失,我要擺脫痛苦!哲學家自言自語。我用語言和文字尋找真理,且用文字堆起了一座山,可是這不是究竟的真理,它不能使人解除痛苦,更不能給人快樂!
  他決定去請示佛陀
  哲學家問道:我用語言和文字尋找究竟的真理,但是我生活得不快樂,甚至陷入深沉的痛苦中!請你不用語言、文字告訴我究竟的真理好嗎?哲學家望著佛陀
  佛陀低垂著眼瞼,一語未發。一片深沉的寂靜,清淨、莊嚴的覺性籠罩著哲學家。
  哲學家沐浴在寂靜中,他的眼睛充滿了亮光,心裏正滾動著無聲的雷鳴,生平第一次感受獨自覺知的狂喜,他覺得他應該悄悄地離去,可是他還是使用了語言:我在這裏學到了究竟的真理!
  哲學家走後,佛陀說:一匹好馬,在鞭子的影子裏也能跑得很快!

佛陀初轉法輪日

藏曆64Chokhor Duchen 佛陀初轉法輪日
釋迦牟尼佛佛行事業重要的4個功德日列為「四聖日」 : 佛陀示現「神變」、「入胎/成道/涅槃」、「初轉法輪」及「 天降」這4個殊勝的日子因為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的巨大功德力、諸佛菩薩及護法隨喜讚嘆的加持力、整體善業和正能量的匯聚, 令在這4個殊勝日子行善的眾生得以得到億倍增長的功德。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現前圓滿正等覺時說:
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吾已獲得甘露之妙法,縱於誰說他亦不了知,故當默然安住於林間。說完在七七四十九日內沒有講法。這即是佛最初不轉法輪的原因。
梵天勸請佛陀說法因緣
二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國,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善勝道場,圓滿無上佛果。初成道時,佛陀思惟五濁惡世眾生迷惑顛倒,難可教化,久住世間,實無益處,而欲入無餘涅槃。
當時,大梵天王知道佛陀的想法,即前往面見佛陀,恭敬禮拜、長跪合掌,勸請佛陀慈悲住世,大轉法輪。佛陀告訴大梵天王:「一切眾生皆為塵垢染污,貪著世間欲樂,蒙蔽了清明智慧。若住世說法,皆是徒勞無功,不如速入涅槃。」大梵天王聞佛所說,再次禮拜懇請: 「佛陀!現今法海已滿、法幢已立,化導眾生的時節因緣已經成熟,能夠蒙佛救度的眾生亦非常多,世尊怎能選擇入滅,令眾生錯失得度因緣呢?而且,您過去無數劫以來,發無上菩提心,為眾生廣集法藥,乃至為求一偈,捨卻自身、妻兒性命,如今為何不顧念眾生而欲自入涅槃?」
於是,大梵天王一一提起過去佛陀為眾生求法之事:佛曾為妙色王,為尋求正法令諸眾生得以解脫,自捨己妻,為毘沙門王所化現之夜叉鬼所食。又曾為虔闍尼婆梨王,欲求得微妙法寶,普利人民,以自身燃燈供養。亦為毘楞竭梨王,樂好正法,於身上斲千鐵釘,忍苦求法。又或者,為曇摩鉗太子,自身投入熾火燃燒之大火坑,以做供養,誓求大法。為爵多羅仙人,四方求法,願剝皮作紙、析骨為筆、血用和墨,書寫法偈,令一切眾生皆能讀誦修行。又為尸毘王,割捨自己的血肉,餵食饑餓的老鷹。
大梵天王讚歎佛陀過去捨身求法、利益眾生的菩薩願行,勸請佛陀因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法鼓已建、法炬已照,度化眾生的時機已然成熟,請佛住世、大轉法輪。由於大梵天王的勸請,佛陀便前往波羅奈國鹿野苑中說四諦法,化導眾生。至此,佛陀、四諦法、五比丘一時俱有,佛法僧三寶終於出現於世。

2013年11月27日

佛陀- 悉達多太子遇到佛法所說的眾生四苦(生、老、病、死)故事


  佛陀時代,時間大約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名叫喬達摩·悉達多,誕生於伽毗羅國,國王位於北印度毗鄰尼泊爾的地方,國王淨飯王,王后摩耶夫人。

  當王后十六歲時,她夢見一隻六牙象入胎,從那時起,變得異常寧靜祥和,她需要閉關,並得到國王應允。於是她住進森林,歷時九月十天,感諸事無常。某日,忽然,舉手抓一樹枝,佛陀即從其右脅毫無苦楚地降生。出生後,佛陀前後左右步行七步蓮步,然後手指上天說著:““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於此世界,我將救度一切有情眾生,使其清淨解脫。”

這些事很快的傳達到國王耳中。國王於是帶著太子面見一位占卜家。他預知太子如選世俗人生,他將成人中王,若是選擇出世修行,他將成就佛道。淨飯王為著王位繼承,遂盡力替年輕的悉達多太子籌計將來王國統治,故特聘請名師教導五明、技術等等諸類學科,由於太子穎悟過人,最後超越其師。         

十六歲時,依禮俗與耶輸多羅公主結婚,過著一般家居生活,國王殷切關愛盡力避免他的心中悶悶不樂,設計一切玩樂技術使其享受安逸,可是悉達多太子卻經常個人離開家人、朋友獨自到王宮附近各處花園靜坐,內心自然地反省思索。國王知道太子對於奢侈生活漸生不滿,深怕太子修行成佛的預言實現,而導致王位繼承的中斷,於是淨飯王嚴禁悉達多太子離開王宮。淨飯王的努力失敗了,悉達多太子私自出宮四種遊玩,他遇到佛法所說的眾生四苦(生、老、病、死)。首先,他遇到三件事:見到一位老人、一位病人、及一具屍體,因此深深地受到這種沮喪情景的影響,於是萌生隱居之念。他開始思考痛苦的緣由,第四度外遊,遇到一位尋求解脫的和尚,此後不久,悉達多太子,決定放棄王宮生活。

由他的隨從車匿陪伴,趁眾人熟睡時,出離王宮,經過多時行程,他們停下腳步,悉達多太子遂脫棄太子服飾及珍寶,換穿車匿所穿的簡單服飾,他要求車匿回到王宮,帶給家人安慰的信息:因受無明四苦的纏擾,而要尋求解脫之法。他指出一切眾生聚會,終必不可避免地分離,故而力當放棄一切感情執著。悉達多太子立定志向,他說:“不達圓滿解脫,誓不返家園。”於印度境內,六年時間,他勤修各種瑜伽,努力求成平等一心。他又從事各種苦行,曾一度節食以致瘦骨如柴,節食期間,幾臨死亡邊緣,可是心靈卻澄澈、明朗。曾經思索著,苦修未必可達成解脫,於是取消節食,接受牧羊女的供養,如此,他六年來的同修遂認定他放棄神聖修行而驅逐他離去。         

悉達多遂入尼祿禪河沐身清淨,步行到達菩提迦雅,傍晚在菩提樹下以蓮花金剛坐,誓言:“縱使消瘦嶙峋,不取正覺,誓不離此。”晚間,雜念叢生,親見無數隨身帶著可怕兵器的武士圍攻,由於三昧定力遂使消極恐懼成為祥和清淨,兵器化成花朵,當再產生妄念與散亂時,他卻安住不動,全神貫注端坐,最後成就正等正覺。大地震動,晴空落雨,回應他的無上成就,破曉時分,成就佛道。         

首先,於成佛四十九日內,佛陀保持靜默,由於他人未必能瞭解成佛本質故未行說法。後來,天人們請求佛陀為求法者說法,佛陀到達波羅奈,以前的同修駐錫在鹿野苑,當他們到佛陀來臨的時候,彼此嬉笑,決定嘲弄佛陀,可是當佛陀接近他們的時候,他們看見佛陀毫光閃鑠,瞬間自然肅然起敬,他們向佛陀請法,佛陀開始弘揚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