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蓮師說:人們之所以不想從世俗成就的追逐中轉身離開,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因果業力的道理和輪迴的特性。此生的逆境是由於往昔的業力,因此不要怪罪到他人!在修道上精進!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2014年3月14日

天帝釋皈依三寶捨驢身


          天帝釋過去興建佛塔、勸人發心,因而感得生在三十三天的果報。當他天壽即將結束時,五衰開始現前。所謂「五衰」是指:一、頭上花萎,天人頭冠上的花開始凋萎;二、身失威光,身上的光明開始消失;三、不樂本座,天人的寶座都是由金、銀、琉璃、珊瑚、瑪瑙、硨磲七寶所成,上面還有寶蓋,壽命快終了時,會開始不安於座;四、腋下汗臭,天人平日身體非常潔淨,但臨命終時,兩腋會開始出汗;五、塵土著身,天衣開始出現污垢,且身體發出難聞的氣味。


          天帝釋用天眼一看,知道自己將投生至一位製陶者所飼養的母驢腹中,驚慌之際,想起佛陀是三界中唯一能濟拔眾生出離苦海的人,便趕到佛所求受三皈。當時佛正在耆闍崛山石室中坐禪,入普濟三昧。天帝釋見到佛,便稽首作禮,至誠皈依佛法僧三寶。禮拜完、正要起身時,他在天界的壽命也剛好結束,於是神識即刻投至驢胎裡。

          此時,不知何故,繫綁母驢的繩索突然鬆開,母驢竟然跑到放置陶坯的地方胡亂踩踏,主人一時怒氣沖天,用扁擔責打驢子,沒想到母驢就此流產。於是天帝釋的神識又回到天上,回復天帝之位。這時,佛陀早已知悉一切,一出定便讚歎:「善哉,天帝!你於臨命終前至心皈命三寶,使得本應墮入畜生道的惡業消除,不再承受其苦。」 接著,佛陀為他開示:「一切有為法皆屬無常,萬法自有興衰;有生必有死,唯有契悟無生之理,才能得涅槃之樂。就像陶器,不論多美觀,終究有破碎、敗壞的一天,生命也是如此。」天帝釋聞佛開示,除了契悟無常,並體達罪福因果變化不住,世間興衰成壞根本之理,當下證得初果須陀洹。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一》

省思

《校量功德經》云:「四大洲中,滿二乘果,有人盡形供養,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皈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以諸福中,唯三寶勝故。」興建、供養寶塔的功德無量,但仍比不上以清淨心皈依三寶的功德。因此,修行當以三寶為導師,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依靠三寶,心繫正法,信心堅定,必能斷除煩惱,轉化業力,止息無邊的生死苦輪。


        從佛經中的一個公案,我們可以看出皈依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福德。

        有一次,阿難問佛一個問題:如果有人現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能夠得到多大的功德?   

        佛說:比如南贍部洲當中充滿了一果阿羅漢,有一個人在一百年當中供養他們一切娛樂的東西,而且還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在這些一果阿羅漢涅槃之後,又把他們的舍利收集起來,建造寶塔,再作前面一樣的供養。另外有一個人以純淨的心發誓說:我現在皈依佛法僧,那麼僅僅以此皈依的功德,就超過前面那人功德的一百倍、一千倍,乃至不可計數、無法比喻的倍數。   

        佛陀進一步作比較:假如西牛貨洲當中充滿了二果阿羅漢,有人在二百年當中像前面一樣供養,還是比不上三皈依的功德;假如東勝神洲當中充滿了三果阿羅漢,有人在三百年中像前面一樣供養,還是比不上三皈依的功德;假如北俱盧洲當中充滿了四果阿羅漢,有人在四百年當中像前面一樣供養,這也比不上三皈依的功德;假如四天下充滿了緣覺阿羅漢,有人在一萬年當中像前面一樣供養,還是無法超過三皈依的功德;假如三千大千世界當中充滿了佛陀,有人在兩萬年當中如前一樣供養,這樣當然能得到無量無邊的大福德。但還是不如有人以純淨心發誓說:我現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後面這個人得到的功德勝過前者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乃至不可計數、無法言說的倍數。         為什麼皈依的功德這樣廣大呢?就是因為三寶的功德和作用實在不可思議,能對這樣超勝的對境生起信心而皈依,產生的福德果報必然就不可思議。佛在《無死鼓聲陀羅尼經》中開示說:“佛世尊難思,正法亦難思,聖僧不思議,諸信不思議,異熟亦難思。”

          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頌》中說:“皈依功德若有形,超勝虛空無量倍。”就是說如果這樣的福德有一種形相的話,連虛空也容納不下。

2014年3月12日

眾生不知能擁有人身已是千載難逢之因緣,更何況還能得遇佛法與大善知識,這比盲龜每百年浮出海面,能嵌入浮木孔中更加稀有難得

     過去,佛曾在獼猴池側的重閣講堂弘法。一日,佛陀開示大眾:「譬如大地皆成大海,有一隻壽命長達無量劫的盲龜,每百年才能從海中探出頭來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上頭有一個孔洞;它浮在海上,隨著風四處漂流。盲龜百年才出水一次,想要遇到浮木,已經是機會渺茫,更何況還要由浮木的孔洞探頭而出,你們覺得可能嗎?」
     阿難尊者回答:「世尊!盲龜不太可能遇到浮木的孔洞,因為牠百年才出水一次,如果牠在海的東方伸出頭,而浮木可能正隨風漂到海的西方、南方或北方的任何一個地方,所以盲龜要遇到浮木是十分困難的。」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盲龜和浮木雖然不易相遇,但還是有可能會遇到。愚癡凡夫因為不行義、不行法、不行善、不能依真實之理而行,輾轉互相殺害,強者欺陵弱者,造作無量惡業。在人、阿修羅、畜生、地獄、餓鬼五趣漂流,輪迴不息,所以眾生想要暫得人身,更難於盲龜值遇浮木,可見能得人身是多麼珍貴之事。諸位既得人身且值遇佛法出家修行,於四聖諦尚未契悟者,當勤修各種方便法門,起希求增勝上進之心,修學無間道,趣向解脫。」諸比丘聞佛所說,皆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十五》
省思


凡夫眾生被貪、瞋、癡、慢、疑、邪見蒙蔽了心眼,就像盲龜在愛河欲海之中漂流輪轉。不知能擁有人身已是千載難逢之因緣,更何況還能得遇佛法與大善知識,這比盲龜每百年浮出海面,能嵌入浮木孔中更加稀有難得。因此,若今生能得人身、聽聞佛法,要珍惜此殊勝難得的因緣,精進行道早求解脫,方不負此生勝緣。
暇 滿 人 身 難 得
          在佛經上,我們常會看到一些有關「人身難得」的勸勉說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全世界的人口、人種有這麼多,為什麼會「人身」難得呢? 
以下是佛陀開示有關「人身難得」的比喻:
人身難得的比喻
  • 「盲龜浮木伸頭」:出於【雜阿含經】卷十五,譬如在大海裏有一隻瞎眼的烏龜,牠的壽命是無量劫,差不多一百年才伸頭出海面。在大海中有一根木頭飄浮著,這根浮木中有一個孔。瞎龜的頭一伸出來,剛好伸進浮木中的那個孔裏,這個機會真是太難得、太巧合了。所以佛陀對阿難說:「凡夫漂流五趣,欲得人身,可以說比那隻盲龜要鑽入浮木的孔更難。」
  • 「爪土及大地土」:出於【雜阿含經】卷十六,一天,佛陀在地上抓了一把泥土,然後撒掉,指甲上還剩下一點塵土。佛陀便問祂的弟子:「我指甲上的塵土多,還是地上的土壤多?」 當然是地上的土壤多,但為何佛陀仍需要問呢? 佛陀是為了教化,繼續說道:「我們現世的人,死了以後來生再得人身,數量就像我指甲上的土;死了以後不能得人身,就像大地的土。」佛陀正要暗示能再擁有人身是很難得的。


  • 「高山垂線穿鍼」:出於《法苑珠林》卷二十三,須彌山是最高的山,佛陀想比喻從須彌山上垂一條線下來,山下放一個繡花針,線能否一掉下來就穿進針孔呢? 這就是說明得到人身的機會是這樣渺茫的,我們就好像須彌山上要掉下來的那條線,恰巧就穿進人道這個針孔,太難得了。
          看了以上的比喻,我們會發覺擁有人身真的是很難得,可能比想像中更加難得。
人身固然難得,但如果想再進一步學佛修行,那麼,不單只要得到人身,還要擁有「暇滿」的人身。「暇」是閒暇的意思,也就是有時間;「滿」是圓滿的意思,也就是有足夠的條件。
         「暇滿的人身」,是指不會投胎到沒有修行機會的地方,或是轉生為不俱足修行條件的眾生。一般而言,俱足「八種有暇」和「十種圓滿」的十八暇滿人身,才有機會學佛。

何謂「八無暇」及「十圓滿」:
八無暇
「八無暇」是指缺少閒暇和機會學佛的八類眾生:
  1. 地獄:地獄道被無盡的痛苦所折磨,不可能聽聞佛法。
  2. 餓鬼:餓鬼道在飢渴之苦中過日子,沒有機會修行佛法。
  3. 畜生:畜生道愚痴迷惑,無法理解佛法的意義。畜生種類不一,亦各隨因受報,或為人畜養,或居山海等處,常受鞭打殺害,或互相吞噉,受苦無窮。
  4. 長壽天:此天以五百劫為壽,即色界之無想天;無想者,以其“心想”不起,外道修行多生此處。長壽天的天人迷於定境,對佛法沒有興趣。
  5. 邊地:此地人壽千歲,命無中夭,貪著享樂而不受教化,是以聖人不出其中,不得見佛聞法。
  6. 邪見:雖具世智辯聰,唯沈迷學習外道經書,不信三寶、因果、出世正法的邪見者。
  7. 無佛:由於業重緣薄,生在佛前佛後(即無佛出世或佛法滅後),不得見佛聞法的人。
  8. 瘖啞愚痴:此等人雖生在有佛法地方,然而業障深重,過於愚痴或聾或啞等諸根不全,雖值佛出世,而不能見佛聞法。
     前四類眾生是因為沒有獲得人身,而無暇(沒有時間)修行。後四類眾生是已獲得人身,卻沒有機會學佛修行的眾生。
     如果你沒有生於「八無暇」的條件下,這表示你已得到了寶貴的人身。但想修行佛法,還需要俱足十種圓滿的修行條件,稱之為「十圓滿」。
     註:據【增一阿含經】卷十六載,奉持八關齋法,可對治此八無暇。
十圓滿
     「十圓滿」分為兩類:一類是五種自己必須具備的圓滿,稱為「五自圓滿」,另一類是五種他人給予自己的圓滿,稱為「五他圓滿」。
 五自圓滿:
  1. 投生人道。
  2. 生於佛法興盛的地方。
  3. 諸根俱足。
  4. 未犯五無間罪(或叫他人犯或隨喜他人犯)。
  5. 對佛、法、僧三寶有真實信心。
 五他圓滿:
  1. 值佛出世:如果沒有佛降臨人間,世界上也就不可能有佛法。
  2. 佛轉法輪:如果佛已出世,但沒有說法,我們也得不到利益。
  3. 佛法住世:佛說了法還不夠,佛的教法還沒有衰滅,仍然流傳著。
  4. 無論各種階級、種族的人,都能自由地修學佛法,即佛法住世而自己也能自主地進入、追隨佛法。
  5. 有善知識將佛法傳授講解給我們,教導我們如何依法修行。

     有些人在生活上遭遇到挫折,可能是經濟上、感情上或健康上,很容易便會想到自殺,他們沒有勇氣去面對現實,又或心想再投胎一次,或許可以換個比較好的身軀,從新開始……可是,他們不知道,要再得人身,等於那隻盲龜在大海裏要鑽入浮木的孔一樣,機會率差不多等於零。
    人身已經難得,寶貴的暇滿人身就更加難得了。可能,大家會心想自己現在已學佛修行,不正就表示今生已得到了暇滿人身嗎? 對是對的,其實,這是來自過去世所累積的福德資糧,如果不好好珍惜今生去學佛法修行,及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那麼福報用盡時,一旦失卻人身,便萬劫不復,到時要再想得人身,實在太難了,故大家要好好珍惜此生及此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