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無時間可浪費的覺知不會在你的心流中生起,你會屈服於怠惰與懶散,你就不會想到佛法。你會專心於此生的活動,縱容於怠惰與自滿。如果以這種態度走入死亡,你珍貴的人身將被浪費,所以思惟死亡和無常很重要。一旦無常的覺知在你的心流中生起,你無時間怠惰。在心中牢牢記住死亡,佛法將會自動生起,所以要思惟無常。
如此想著,清楚大聲地說:[天啊!我害怕!天啊!死亡已接近!死期即將來到,我將獨行無伴。我必須走去遠方,去到不知名之處。我必須跨越大關口。要怎樣才能解脫?如有任何方法,我將去做。天啊!我害怕!]
佛經說過:[假合而又永恆之地方是找不到的。一切假合皆是無常,阿難,不要憂慮。]
大乘瑜伽敘述:[不管你到哪兒去,沒有死亡的地方是找不到的,不管那是在山頂或海洋深處。此身受制於毀滅就如土盆一樣。它就像借來的東西,這裡面並沒有任何不變之物。]
格言全集敘述:[有些死在子宮內,有些死在出生時;同樣的,有些在嬰兒時期死亡,有些在老年時,有些在青年時,還有一些是在成年時死亡。他們漸漸地走向死亡。而且誰又能說“這人很年輕時”,保證他會繼續活著?]
學佛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知見,於動靜之中覺察、覺照,令身、口、意皆能如佛所教。了達緣起性空的道理,知一切法都是無常變異,和合即生起、緣散即消逝,不於其中分別、取捨、執著、愛憎,身心才能得到自在。
無常的禪修
創古仁波切
我們要如何觀修無常呢?
“這個世界及其中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尤其是眾生的生命如同水上的泡沫。我何時會死而變成一具屍體是不確定的,但在那個時刻,唯有佛法能幫助我,我現在就必須精進地修行。”
無常的第一種禪修方法是觀修一切事物的變遷本質。一切事物生來就具有變遷的本質,且應運於這個世界及其中的一切眾生。我們周圍的世界隨時都在改變。夏天時,大自然具有某種顏色及某種外形,但這些都逐漸地在改變;到了秋季時,它變得不一樣了,但秋天也不會永遠駐留,秋天的特色將會被冬天所取代,但冬天所具有的特徵也會逐漸地改變,最後被春天所取代。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周圍的一切都逐漸地、不斷地在改變,沒有任何一件事物能免於改變。
現在,讓我們來審察一下人。人也都會改變。就以我們的身體做為例子吧。
當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具有某種大小、某種外形,而以某種方式思考。
然後,當我們長大一點、變成年輕的成人及稍後變成中年人時,我們的大小及外表都改變了,想法也改變了。
到了老年時,一切又有所改變。最後,都將會死亡、潰解。
我們也可以從所認識的人當中,清楚地看到這種改變。我們所認識的人當中,有些已經年邁了,有些則已經往生了。我們可以看到連續不斷的改變過程的存在,無常確實是我們周圍一切事物的本質。顯然,我們並沒有捏造無常,它是自然本具的特質之一。因為所有的事情會改變,我們不能依賴它們,唯一可能有所助益的是某種不會改變的事物——那就是佛法。唯有修持佛法能幫助我們。
無常的第二種禪修方法是深思他人之死亡及我們如何也終將會死亡。我們可以看到和我們同時出生的人當中,有些已經死亡了,有些即將死亡,而我們也終將會死亡。我們或許會認為死亡只發生於他人,但是沒有任何定律指出除了我們之外的人才會死。假如我們是例外的話,那麼,我們就不必修行了,就不須要擔憂任何事情了,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可是,我們並不例外,我們和其他每個人都一樣。自從時間開始存在以來,從未有任何一個人不須經歷死亡。我們或許會說:“嗯,雖然我還沒有遇見到不會死亡的人,但這並不表示這樣的人不存在。”縱使我們尚未遇見這樣的人,如果他或她存在的話,我們必定已經聽說過如此的例外人物了。任何人都不須要懷疑這一點;每個人都會死亡。所有生於過去的人都已經死亡了,所有生於未來的人也都將會死亡。為什麼這些人都會死呢?這都是因為無常。
佛陀說過,不要貪執飲食、金錢、衣物或財產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所享樂的這些外物都不是恒常的。當死亡來臨時,不管我們擁有的是什麼,它們全都一點用處也沒有;當死亡來臨時,我們所擁有的財富或名望,完全產生不了任何作用;當死亡來臨時,唯一能幫助我們的是生前所累積的善業。若能累積許多善業功德,這將會在往生時幫助我們;但是,所擁有的一切世俗財物或名望,卻無法造成絲毫的差別。這就是為什麼說,修持佛法的重要性遠甚於任何生前的世俗活動。
我們或許會相信,在死亡之前,仍然有許多時間,因此可以以後再開始修行。但是,我們並不能真正確定這一點。我們絕對沒有任何理由這麼覺得,因為我們無法確定自己何時會死。死亡也許很快就到來,也許就近在眼前,也許還要好幾年之後才會發生。然而,不論它發生的速度如何,縱使我們活得很久,死亡也不會數千年之後才來。
所以,時間是我們生命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時間極其珍貴,倘若我們浪費了時間,縱使只是短短的一會兒,那仍然是我們可以用來修行而使我們更接近目標的時間,只要稍加努力,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時間來達成我們的目標。沉迷于世俗的追求,如同小孩子忙於玩耍而忘卻了遊戲之外的一切事情。如果這麼做的話,我們將無法為自己及他人帶來許多的利益。所以,不要浪費時間,試著把時間用於比較有益的活動——修持佛法——是很重要的。
無常的第三種主要禪修方法是覺知死亡的眾多原因。我們的生命不十分穩定,因為我們的出生是由許多不同的因緣條件造成的。由於我們是由如此眾多的不同元素組合而成的,是由如此眾多的不同因緣和合而成的,我們的生命是一個不十分穩定或堅固的混合物;任何混合物都很容易再度分解。我們無法使這個不穩定的元素混合體變得比較穩定。然而,我們能夠學習不駐留於恐懼,並把對死亡必將來臨的覺知,用於修行及求取真正的快樂,所以當死亡突然襲擊時,沒有痛苦的快樂將會顯現。死亡的原因非常多。當我們在談論死亡時,這並非如同父母為了不讓小孩子進入某棟房屋,而騙他們裡面有一隻老虎,但其實裡面並沒有老虎。我們應當確信死亡是無法避免的,透過這種覺知,將瞭解生命中真正有意義的是修持佛法。沉溺於世俗的活動,既沒有用處也沒有意義,因為這不能幫助我們面對死亡。
首先,諸如食物、金錢、財產、朋友及親人的存在都是為了幫助我們生活得比較好。可是,我們必須知道,有時候這些事物也能造成死亡。通常,我們需要食物才能生存及長大,但是,有時候食物會變成毒物,並導致我們的死亡。金錢和財產也是一樣;它們能改善我們的生活,但是有時候也能成為我們的死亡原因,因為我們可能因此樹敵,或引起盜賊及竊賊的注意而招來殺身之禍。身邊的朋友及親人也可能造成我們的死亡。一般而言,我們認為周圍的這一切不同的事物及人物,對我們很有助益,並使我們快樂。可是,我們應該認清他們也可能構成我們死亡的原因。
我們也不應該認為,由於我們現在還活著,我們就能夠逃避死亡。死亡在任何時刻都可能襲擊而至。我們不能確定自己何時會死,因為死亡的原因實在太多了。我們也不能相信,在死亡之前我們可以悠游自在。我們並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死,唯一確定的是終將會死。過去有許多偉大的國王。他們全都不得不死;過去也有許多卓越的戰士及具足勇氣的人,但他們全都必須死。所以,國王不能給予停止死亡的命令,英勇的戰士無法以他們的英勇來抵抗死亡,富有的人也無法找到任何賄賂死亡的方法。一旦我們認清這一點之後,我們不能忽略這個念頭,更不能摒棄對無常的瞭解。一旦我們覺知到無常的存在之後,就必須設法做到能無懼地面對死亡。我們必須發掘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如此將能做好適切及積極地面對死亡的準備。
把所有的時間花在臆測未來及擬定計劃上,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因為我們沒有在準備面對隨時都可能到來的死亡。修持佛法比擬定計畫來得重要。就以定明年的計畫為例子,我們並不知道哪一樣會先到來:計畫抑或死亡?如果死亡在年底之前就到來,那麼,我們的計畫就白費了;如果我們在年底之前並沒有死,那麼,這計畫將有一些用處。可是,如果我們早就已經開始修持佛法,並盡力地累積善業,那麼,不論到時候是否死了,我們的時間都沒有浪費掉。修持佛法比從事其他任何活動都重要。觀修無常及死亡的可能性將會激發我們的修行,所以我們可以做真正對我們有益的事——因為我們將不畏懼死亡,最後並將得獲修行的果,且可廣利眾生。只是想到無常會製造痛苦,不設法面對無常將不會對我們有所幫助,也不會對其他眾生有所幫助。所以,徹底瞭解無常能促使我們為了利益自己及所有的眾生,採取必要的積極行動。這就是為什麼觀修無常及死亡的諸多原因,能幫助我們將心轉向佛法。
第四種無常的禪修方法是觀想死亡那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注2)。這種禪修應該能夠真正激發我們修行的願望。死亡那一刻會發生什麼事?大部分是很痛苦的經驗。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不願意去想它。但是,忽視它是相當愚昧的,因為我們將不得不經歷它。我們全都必須面對死亡,所以企圖忘卻它是相當無意義的舉動。做好準備才是最重要的、最實際的。
我們可以看到別人死亡時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經歷過各種幻覺。這是每個人都人都會有的經驗,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不應該因為沒有人想死而認為人們不在乎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經由佛法的修持而做好準備。當死亡那一天到來時,我們極不可能會想說:“噢,好吧!沒有關係。今天是我死亡的日子。我要死了,我不在意!”大多數人不會對死亡感到快樂。所以,當死亡的時刻來臨時,如果我們尚未經由修持佛法而準備好,我們將無法積極、無懼地面對它。
第五種無常的禪修方法是觀想我們死亡之後發生了什麼事。如果以這種方式來觀想無常的話,我們將會明白,這一生真的是非常沒有意義。這個念頭會真正減低我們對這一生所有事物的執著。縱使我們非常富裕,一旦死亡之後,一切都完全帶不走,甚至連一分錢也帶不走;縱使我們有滿倉庫的食物,我們卻連一口都帶不走;縱使我們有許多的朋友,卻連一位朋友也帶不走。我們甚至連自己的身體都帶不走。死亡之後唯一存續的是我們的心識。我們的心識全然孤獨地離去;這時,沒有其他任何事情能對我們有所助益。不論我們是富是貧、赫赫有名或默默無聞、美麗或醜陋,在死亡時全都沒有任何差別。我們的心識只是全然孤獨地離去。死亡時,唯一能幫助我們的是我們生前為了開展禪定境界所修持的佛法。如果我們擁有它的話,在死亡時它將會幫助我們,我們將不會感到恐懼或痛苦。
如果能善用這五種無常的禪修方法,我們對修持佛法的興趣及願力都會大幅度增加。此外,這五種禪修方法也能鼓勵我們產除不善的行為;我們在禪修時產生昏沉或焦躁的傾向也會大為減低。這一切會導致更強烈的修行意願。
做無常的禪修時,我們的修行會自然地進步,惡習也會隨著減低。佛陀說,在所有的各種禪修之中,這確實是最高、最好的禪修。如果一位盜賊來了而你全然不知道,他可能登堂入室,並為了佔有你的財物而把你殺了。但是,如果你知道盜賊即將來臨,你可以有所準備,或離開現場,或躲藏起來。或許你仍然懼怕這位盜賊,但是你的處境不會那麼危險。而且你可以保護自己,如果你觀修無常並覺知死亡的確定性,這將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若我們善用佛陀的開示並認清死亡的必然,我們就能準備好面對死亡,當它終於來臨時,重大的困難就不會升起。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公告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