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公告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2014年4月17日
秉持正念、修持正見,當遇到逆境時,能正念思惟,而看清每一個的因緣
當時,阿難尊者觀察到在場大眾心中有疑,即從座起,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請示佛陀:「提婆達多過去世時曾毀害世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佛陀開示:「提婆達多三番兩次欲傷害如來,有次在手指甲上塗以能致人於死的毒藥,準備在頂禮時抓住佛足。沒想到頂禮佛足時,毒藥頓時變成甘露。可是提婆達多仍不死心,又想了一計:『佛陀現在在耆闍崛山下,我可以從山頂將大石頭推下,砸死佛陀。』但這次只傷到佛的腳趾,提婆達多也隨即身陷阿鼻地獄。」
2014年4月16日
佛陀教誡比丘:不要羨慕提婆達多所得的利養,因為別受利養自壞善法,不管現世或來世皆是如此
過去,佛陀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提婆達多享有許多的利養,阿闍世太子每天都率領侍從五百人,乘車來到提婆達多的住處,並以多種美食供養;而提婆達多也會帶領五百名僧眾受其供養。
當時有僧眾入城乞食,聽到提婆達多率五百人受阿闍世太子供養的消息,便前往佛所報告提婆達多不報告僧團,私下領受供養之事。
佛陀教誡比丘:「不要羨慕提婆達多所得的利養,因為別受利養自壞善法,不管現世或來世皆是如此,譬如芭蕉、竹、蘆葦等,生果即死,亦如駏驉,懷孕時離死期也不遠,提婆達多受其利養,今世受惡報,來世亦將受惡報。因此,比丘慎勿貪著利養。」於是佛陀即說偈語:
「芭蕉生果死,竹蘆實亦然,
駏驉坐妊死,士以貪自喪。
常行非義行,多知不免愚,
善法日損減,莖枯根亦傷。」
諸比丘聞佛所說,皆心存警惕,歡喜奉行。
摘自《雜阿含經‧卷三十八》
蠅頭小利看似誘人,擷取之時看似風光,但非義之行,一沙一渧皆損自福。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不可不慎。
2014年4月14日
我們修行就如同彈琴一樣,要合於中道,不可太執著,也不可太放逸,要在心上用功,不可著於表相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弟子二十億耳尊者住在耆闍崛山,獨自一人精進用功。一日,二十億耳尊者靜坐思惟:「世尊的弟子精勤用功者,我可算是其中一人,但到現在卻還沒漏盡煩惱、成道證果,我還是返回俗家,過世人那種追求五欲的生活算了。我是名門之子,家裡財寶豐足,至少可以廣行布施,累積一些福報。」
此時,佛陀知道了二十億耳心中所思,便請一位比丘到二十億耳處,通知他說世尊有事相找。二十億耳聽到世尊找他,馬上就前往,一見世尊即恭敬問訊頂禮。
佛問二十億耳:「你剛剛是否在想自己如此精勤用功,卻還是沒有漏盡煩惱、成道證果,所以想要返回俗家,追求五欲生活;而且自己又是名門之子,至少可以廣行布施,累積一些福報?」二十億耳發現世尊已知自己的想法,慚愧地對佛表示:「確實是這樣的,世尊。」
佛對二十億耳說:「我現在問你,你就所知的回答即可。二十億耳,你在俗家時,是否善於彈琴呢?」二十億耳回答:「是的,世尊。」佛又問:「你彈琴時,如果琴弦太緊,能彈出好聽的聲音嗎?」二十億耳回答:「世尊,琴弦太緊,不但聲音難聽,而且弦還會斷掉。」佛再問:「如果弦太鬆,聲音好不好聽呢?」二十億耳回答:「世尊,弦如果太鬆,聲音不僅不好聽,而且也彈不出聲音。」佛接著問:「所謂的善調琴弦,是否不可太緊也不可太鬆,才能彈奏出微妙和雅的琴聲呢?」二十億耳再答:「是的,世尊。」
佛為二十億耳開示:「修行也是如此,如果把自己繃得太緊,過度精進,心中起煩惱、生無明,就會退失菩提心;若太懈怠、太放逸,就如同琴弦太鬆一般,也會退失菩提心。我們修行就如同彈琴一樣,要合於中道,不可太執著,也不可太放逸,要在心上用功,不可著於表相。」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回到耆闍崛山,二十億耳尊者如佛所教,常念世尊所開示的道理,獨自靜坐思惟,最後漏盡煩惱,心得解脫,證阿羅漢果。
摘自《雜阿含經.卷九》
我們這念心太緊或太鬆都不好。保持中道、祥和愉快,身心調適得當,不緩不急、不快不慢,時時刻刻在定慧當中。身體健康,心中平靜,什麼事情都會看得清楚,更能為人生作出最好的決定。
2014年4月13日
佛陀開示大眾:「過去的獵人即是今日的優波斯比丘,雖然已證得阿羅漢果,但因過去世曾造作種種惡業,所以仍要受毒蟲螫叮而喪命;又因一念懺悔心,發願來世可以值遇聖者,得神通力,所以今世得遇佛陀而證阿羅漢果。」
佛陀時代,羅閱祇國中有一對兄弟住在一起,哥哥欲娶當地長者之女為妻,但因此女年紀尚小,不宜論及婚嫁,故隨商隊至遠方經商。歷經多年,哥哥仍未歸國,然而長者女已達適婚年齡,於是長者就向弟弟說:「你哥哥遠行多年,都沒有回來,你可以娶我女兒啊!」弟弟聽了加以婉拒,認為兄長只不過在遠方從商,自己豈能違逆其意而娶此女。
長者不放棄地一直勸說,弟弟意志堅定,不為動搖。後來,長者假託一位商人捎來一封信,謊稱其兄已在他國往生。難過的弟弟在長者的逼迫下,只好順從其意,娶其女兒為妻。
經過數月,兄長從遠地回來。弟弟聞此消息,心生慚愧、恐懼,於是逃至舍衛國。弟弟輾轉來到佛所,向佛陀懺悔並請求出家;佛陀知其得度因緣成熟,於是為其剃度,改名為優波斯。出家後,優波斯比丘奉持戒律,精進不懈,很快就證得阿羅漢果,得六神通。
哥哥抵家後,知道弟弟已娶長者女為妻,心生瞋恨,出重資五百兩金欲取弟之首級。當時,有一人接受了哥哥所開出的條件,便前往舍衛城取優波斯比丘的性命。沒想到此人欲行凶時,見優波斯比丘坐禪靜慮,安祥自在,而生起一念慈悲心,心想:「我為何要殺此精進的修行人呢
?但是若不殺他,又得不到重賞,真是兩難。」於是他拉弓對準優波斯比丘,放箭時卻射向優波斯比丘的哥哥,因為死時心懷瞋恨,墮入毒蛇之身,生於寺院的門軸當中。此蛇毒心未除,伺機欲咬優波斯比丘,卻在門的開闔之際為門軸所夾死。毒蛇死後因瞋心未息,又投身為小毒蟲,生在僧人的屋簷間,等到優波斯尊者靜坐時,便從屋簷墮其頭頂,螫死比丘。舍利佛尊者知道此事後,便前往請示佛陀:「為何優波斯比丘已得道,仍會被毒蟲螫死?」於是佛陀即講述優波斯尊者過去生的因緣。
過去無數劫前,有一位辟支佛出現於世。一次,辟支佛於山林中打坐時,見一位獵人千方百計欲捕捉禽獸而心生慈悲,故意驚動禽獸使其逃竄,令獵人伺捕不得。獵人心懷瞋恨,即以毒箭射辟支佛
,但辟支佛憐憫此人,為令悔改,於是飛行空中現神足通,出入自在。獵人見此景象,心懷敬仰與恐怖,對於剛剛的惡行深感慚愧、懺悔,請求辟支佛原諒。辟支佛在接受獵人懺悔後,毒發身亡。而此獵人命終後,墮入地獄受苦,後出地獄,五百世中常被毒死。
佛陀開示大眾:「過去的獵人即是今日的優波斯比丘,雖然已證得阿羅漢果,但因過去世曾造作種種惡業,所以仍要受毒蟲螫叮而喪命;又因一念懺悔心,發願來世可以值遇聖者,得神通力,所以今世得遇佛陀而證阿羅漢果。」舍利佛尊者及諸大眾聞佛說此因緣,有所領會,歡喜奉行。
摘自《賢愚經‧卷十》
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凡事有因有果,了解因果真理後,既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消極逃避,反而能積極去面對,從因上努力,發願改過,斷惡修善,人生自能善緣成就,無量光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