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蓮師說:人們之所以不想從世俗成就的追逐中轉身離開,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因果業力的道理和輪迴的特性。此生的逆境是由於往昔的業力,因此不要怪罪到他人!在修道上精進!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2014年4月20日

如能從言行中反觀自照,藉由持守戒律,以攝諸根,散亂之心即能消止


     攝諸根,得離苦

     過去,佛陀曾在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於入城托缽的途中,在祠廟邊遇到一位內心起了貪念的比丘,佛陀告訴他:「比丘!你種下的苦子極為鄙穢。所謂諸根惡漏,有漏汁處,必有蠅集。」比丘一聽,明白佛陀已識其心念,於是升起敬畏之心,趕緊匆忙離去。

     佛陀回到鹿野園苑後,告訴比丘們今天所遇到的事。此時,一位比丘恭敬合掌請示佛陀:「世尊,何為種苦子?什麼是鄙穢、惡漏?什麼又是蠅集?」佛陀開示說:「心中種種瞋恚嫌害,即為苦因。這些苦就如同種子,種下後將來必會招感種種苦果。再者,放縱自心、貪著五欲,則為卑鄙污穢之行。如果不知改正自心,進而違犯戒律規矩,放縱自己的言行舉止,即名惡漏。一旦六根長養了這些惡習,沒有慚恥之心,不知悔改,惡習就會如汁液招感蒼蠅般,招感更多煩惱,此即蠅集。」接著,佛陀為大眾說了一首偈語:

  「若有不攝諸根者,增長欲愛種苦子,
   作諸鄙穢常流出,親近欲覺惱害覺。
   若在聚落空閑處,心終無有暫樂時,
   若於己身修正定,修集諸通得三明。
   彼得快樂安隱眠,能滅覺蠅使無餘,
   能修得行住健處,履行聖跡到善方。
   得正智迹終不還,入於涅槃寂滅樂。」
     比丘們聽完佛陀開示,歡喜奉行。


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一》

「佛者,覺也。」學佛,即是學習佛陀清淨的身口意。如能從言行中反觀自照,藉由持守戒律,以攝諸根,散亂之心即能消止。如此以善攝惡,廣植諸善根,累積善法資糧,終能淨心、明心,回復本具的清淨心,作生命的真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