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蓮師說:人們之所以不想從世俗成就的追逐中轉身離開,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因果業力的道理和輪迴的特性。此生的逆境是由於往昔的業力,因此不要怪罪到他人!在修道上精進!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2017年3月21日

修行思惟死想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有一天,佛告誡比丘們:「你們應當修行死想,經常思惟死想。」
    此時有位比丘稟告佛陀:「世尊,我常修行、思惟死想。」佛陀就問他:「你是如何修行、思惟死想呢?」比丘回答:「當我思惟死想時,就觀想我只剩下七天的壽命,在這七天內思惟七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念覺支,希望能夠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死後無有悔恨。世尊,我是這樣思惟死想。」
    世尊聽了就說:「且止!比丘!這不是修行死想的正確觀法,這是放逸之法。」
    又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說道:「世尊,我知道如何修行死想。」世尊就問他:「你是如何修行、思惟死想呢?」比丘回答:「我假想只能再活六天,所以精進專注思惟如來正法,如果六天後命終,修行必能有所增益。」世尊說道:「且止!比丘!你這樣的觀想還是放逸之法,也不是正確的思惟死想之法。」
    又有一位比丘告訴佛陀:「我觀想只剩五天的壽命,來精進修觀。」接著,或有比丘說觀想只剩四天,或三天、二天、一天的壽命,用以精進地思惟死想。世尊聽了諸比丘的回答,說道:「且止!比丘們!你們這樣的觀想仍然是放逸之法,不是思惟死想。」
    此時,又有一位比丘稟白世尊:「我能堪忍修行死想。」他接著說:「到了用齋時間,我就搭衣持缽,走到舍衛城乞食,之後回到住處,在靜室中用完缽飯就思惟七覺支,直到命終之時都能正念現前,是如此思惟死想。」佛再度說道:「且止!比丘!這仍然不是修行、思惟死想的觀法。比丘們!剛才你們所說的,都是放逸之行,不是修行死想之法。」
    接著,世尊告訴比丘們:「你們要向婆迦利比丘學習,他善能思惟死想,厭患此色身之惡露、不淨。如果有比丘思惟死想,時時繫念,心堅定不移,專注觀照鼻息的出入,並不間斷地思惟七覺支,便能在如來法中獲得真實的利益。這是因為觀一切諸法皆是空寂,無常生滅皆是幻化,無有真實。所以,比丘!你們應當於出入息中,精勤地思惟死想,便能遠離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得自在解脫。比丘們!應當如此學習。」
    比丘們聞佛所說,個個心生歡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佛問弟子:「人的壽命長短如何?」第一位回答:「數日之間!」第二位也還未悟道,因此回答:「一頓飯之間!」第三位觀照到人命在出入息的剎那,回答:「呼吸之間!」於是得到佛的肯定。世間一切法無常迅速、生滅變化,時時觀無常,體會當前這一念覺性是真常,動靜閒忙都能作主,日久功深,心不住於變遷的外境、生滅的心念,歇下狂心,悟到不生滅心,漏盡煩惱,便得自在解脫。
   如蓮師說:當你的外表符合世間習俗時,你遭遇到的批評會較少些。 當你不再固着於貪着與攀執時,你的身心都會輕鬆自在;當你停止珍愛自我並捨棄我執時,你將不會受到魔障的傷害。當你努力不懈地修行時,無量的善根將得以開展;當你的修行不偏入怠惰的歧路中,死亡時你將不會感到懊悔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