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系統的方法“先是聽聞、之後思惟、然後禪修” 去除修行上的障礙,同時培養出明記、自省與謹慎良知等品德。
明記(mindfulness):是專注於觀察或修行的對象而不忘記或不散失。
自省(introspection):是心的作用去檢視心,看它是否在明記禪修的對象,以及怠惰與激擾是否生起。這兩個是在修禪時很重要的品質。
謹慎良知(conscientiousness):是以分別識去審查身、語、意的行為,來保護我們不去追隨不善業。
不管是聽聞、思惟或是禪修,發心都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引出高尚和善的發心,大乘的發心,特別是菩提心。這發心可以抵消自我中心(自大),而產生利他的發心。
Cutting Through Subtler Misconceptions (by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Study and reflection will cut through your more gross misconceptions. But the subtler ones can only be dispelled by meditation, and by integration of the absolute wisdom that arises from it into your very being. To engender it, go to a secluded place and stay as much as possible in meditation, practicing shamatha and vipashyana — sustained calm and profound insight — to realize emptiness, the ultimate nature of all phenomena.
斷除細微見惑~頂果欽哲仁波切
學習(聞)和省思(思)可斷除較粗重的錯誤概念,較細微的錯誤概念則唯有透過禪修(修)和將由此而生的究竟真實智融入相續中才得以消除。為此,應至隱僻之處,盡力修持止與觀─也就是止靜和勝觀的禪修,以證得萬法的究竟自性─空性。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公告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