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蓮師說:人們之所以不想從世俗成就的追逐中轉身離開,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因果業力的道理和輪迴的特性。此生的逆境是由於往昔的業力,因此不要怪罪到他人!在修道上精進!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2017年6月1日

「世尊度五比丘」 貪、瞋、癡由我執而生,猶如種子能萌芽,此三毒亦是所有苦患的成因,使眾生在三界中輪迴不已。今生得遇三寶,如迷霧中值遇燈塔

    悉達多太子成就佛道後,從菩提樹下起座,決定前往波羅柰國,那是之前隨著太子出家修行的五位大臣──憍陳如、摩訶那摩、跋波、阿捨婆闍、跋陀羅闍,目前修行的地方。在一個多月前,他們發現太子捨棄了苦行,以為他貪著飲食之樂,已退失道心。因此,當他們看到世尊從遠處走來,便相互商量著:「沙門瞿曇既然已無心修行,還來這兒攀緣,我們不要起身迎接他、不要向他禮拜,更不用噓寒問暖、為他準備座具。他如果想待在這裡,就隨他自便,我們都不要理會他!」說定之後便一片默然,假裝無視於世尊的到來。
    世尊緩步走來,威德光明,使得這五人不自覺地恭敬起身,禮拜之後,又迎請世尊坐下,各自為世尊捧衣持缽,取水供世尊洗手、漱口,有人則為世尊洗足,將剛才的約定統統拋諸腦後!他們恭敬地稱呼「瞿曇」,世尊卻問:「你們剛才不是約好了,見到我的時候不要起座迎接嗎?現在為什麼不顧約定,急忙站起來服侍我呢?」聽到佛陀一講,他們方才回過神來,當下又驚訝又深感慚愧,心中疑慮盡消,趨前殷切問候:「瞿曇,您這一路行來是否疲倦呢?」
    世尊微笑著反問他們:「你們為何以姓氏直呼『無上世尊』呢?世間倫理中,尚不容許子女直呼父母的姓名,更何況對一切眾生的法身父母呢!雖然我的心如虛空,對一切毀譽不起分別,但是你們卻會因憍慢,而招惡業呀!」
    聽了佛陀的勸導,這五人更加慚愧:「我們實在非常愚癡,慧眼未開,不知道您已經成就正覺。過去您曾經日食一麻一粟,堅持苦行六年之久,後來卻接受飲食供養,所以我們以為您貪著飲食,並未得道。」
    世尊為他們開示:「你們不應該以凡夫小智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成道,為什麼呢?如果一味以苦行折磨身體,內心必然經常惱亂不安;相反的,若縱情逸樂、滋養色身,則容易產生貪愛執著。因此,不論追求苦或樂,落於兩邊的行持,都不是成道的正因。
    譬如鑽木取火時,如果以水澆之,一定難生破暗之火。修行猶如鑽木,雖想要生起智慧之火,卻不斷以苦、樂之水澆之,便難以發出智慧之光;若沒有智慧之光,便無法破除無始以來流轉生死癡暗的障礙。因此,行者若能捨離苦、樂兩邊,常行中道,心則寂靜不動,就能進修八正道,真正遠離生老病死的苦患。我已隨順中道之行,而得證無上正等正覺。」憍陳如等聽聞如來的證道因緣,心中無比歡喜,瞻仰世尊慈顏,目不暫捨。
    世尊觀察五人的根機皆已成熟,得度的因緣到了,於是告訴他們:「憍陳如!你們當觀察世間的種種苦相,有五陰熾盛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在這世間上,無論有形或無形,無足、一足、二足、四足或多足的眾生,都脫離不了這些苦患,為什麼?譬如剛燃完的灰燼,若一遇乾草,旋即復燃。世間眾苦,皆由我執而生,若有一絲絲我相,就會招感執著之苦。貪、瞋、癡亦從我執而生,猶如種子能萌芽,此三毒亦是所有苦患的成因,使眾生在三界中輪迴不已。所以,若能滅除我執及貪瞋癡三毒,諸苦亦從此而斷,這一切須從修行八正道做起,就像以水澆熄熾火,才不會死灰復燃。
    一切眾生良由不知諸苦的根本,長劫輪迴於生死之中。所以,苦應知、集當斷、滅應證、道當修,如同我已知苦、已斷集、已證滅、已修道,故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你們也應當從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入手。若不懂得修行四聖諦,則無法離苦得樂而得解脫。四聖諦是真實不虛的道理,苦實是苦,集實是集,滅實是滅,道實是道。你們能了解嗎?」
    憍陳如表示:「世尊,我明白了。」當下,憍陳如因了悟四諦的道理,而有「阿若憍陳如」之稱(阿若,梵語之義為「已知」)。當世尊三轉四諦法輪時,阿若憍陳如尊者於諸法中,遠離塵垢得法眼淨。當時虛空中,八萬那由他無量天人,亦永離塵垢得法眼淨。
    這時地神見到如來在其境內轉無上法輪,心生歡喜高聲讚歎:「如來正在此地轉妙法輪呀!」虛空中諸天神聽到了之後,也生起歡喜踊躍之心,展轉傳唱直至色界。色界諸天聽了欣悅無量,也高聲唱言:「如來今日,於波羅柰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轉大法輪。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所不能及。」霎時大地涌現十八震動,天鼓自鳴,天龍八部於虛空中作眾伎樂,燒眾名香,散諸妙花,寶幢幡蓋蜂擁而至,歌唄讚歎,十方世界放大光明。
    阿若憍陳如尊者是釋門中首位悟道的弟子。在場同時聽聞世尊初轉法輪的摩訶那摩等四人,見到憍陳如已經證道了,心中無不渴切盼望:「世尊再為我們多開示一下吧!也許我們也能悟道……」於是目不轉睛地望著世尊。世尊知道他們的心念,便再次廣說四諦之理,四位行者亦同時聞法證道。這時,五位尊者至誠懇切頂禮佛足,仰白世尊:「我們五人已經見道、證果,想要於佛法中出家修道,唯願世尊慈愍聽許。」於是,如來稱喚五人:「善來比丘!」五位行者當下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即現沙門之身。
    世尊接著為五比丘開示五陰之法:「你們知道色、受、想、行、識,究竟是常或無常?是苦、還是非苦?是空、還是非空?有我、還是無我?」五比丘聽聞如來所說五陰之法,一時煩惱漏盡,成就阿羅漢果,當下答道:「世尊,色受想行識,實是無常、苦、空、無我。」於是世間自此有了阿羅漢聖者。如來是為佛寶,四諦法輪是為法寶,五阿羅漢是為僧寶。如是世間三寶具足,為人天第一福田。
摘自:《釋迦譜.卷第一.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之四》
   三寶住世是眾多善緣的成就,若沒有世尊累劫勤修,八千往返濟度教化,眾生將永劫於生死苦海中流轉,無有依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