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蓮師說:人們之所以不想從世俗成就的追逐中轉身離開,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因果業力的道理和輪迴的特性。此生的逆境是由於往昔的業力,因此不要怪罪到他人!在修道上精進!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2013年11月27日

佛陀- 悉達多太子遇到佛法所說的眾生四苦(生、老、病、死)故事


  佛陀時代,時間大約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名叫喬達摩·悉達多,誕生於伽毗羅國,國王位於北印度毗鄰尼泊爾的地方,國王淨飯王,王后摩耶夫人。

  當王后十六歲時,她夢見一隻六牙象入胎,從那時起,變得異常寧靜祥和,她需要閉關,並得到國王應允。於是她住進森林,歷時九月十天,感諸事無常。某日,忽然,舉手抓一樹枝,佛陀即從其右脅毫無苦楚地降生。出生後,佛陀前後左右步行七步蓮步,然後手指上天說著:““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於此世界,我將救度一切有情眾生,使其清淨解脫。”

這些事很快的傳達到國王耳中。國王於是帶著太子面見一位占卜家。他預知太子如選世俗人生,他將成人中王,若是選擇出世修行,他將成就佛道。淨飯王為著王位繼承,遂盡力替年輕的悉達多太子籌計將來王國統治,故特聘請名師教導五明、技術等等諸類學科,由於太子穎悟過人,最後超越其師。         

十六歲時,依禮俗與耶輸多羅公主結婚,過著一般家居生活,國王殷切關愛盡力避免他的心中悶悶不樂,設計一切玩樂技術使其享受安逸,可是悉達多太子卻經常個人離開家人、朋友獨自到王宮附近各處花園靜坐,內心自然地反省思索。國王知道太子對於奢侈生活漸生不滿,深怕太子修行成佛的預言實現,而導致王位繼承的中斷,於是淨飯王嚴禁悉達多太子離開王宮。淨飯王的努力失敗了,悉達多太子私自出宮四種遊玩,他遇到佛法所說的眾生四苦(生、老、病、死)。首先,他遇到三件事:見到一位老人、一位病人、及一具屍體,因此深深地受到這種沮喪情景的影響,於是萌生隱居之念。他開始思考痛苦的緣由,第四度外遊,遇到一位尋求解脫的和尚,此後不久,悉達多太子,決定放棄王宮生活。

由他的隨從車匿陪伴,趁眾人熟睡時,出離王宮,經過多時行程,他們停下腳步,悉達多太子遂脫棄太子服飾及珍寶,換穿車匿所穿的簡單服飾,他要求車匿回到王宮,帶給家人安慰的信息:因受無明四苦的纏擾,而要尋求解脫之法。他指出一切眾生聚會,終必不可避免地分離,故而力當放棄一切感情執著。悉達多太子立定志向,他說:“不達圓滿解脫,誓不返家園。”於印度境內,六年時間,他勤修各種瑜伽,努力求成平等一心。他又從事各種苦行,曾一度節食以致瘦骨如柴,節食期間,幾臨死亡邊緣,可是心靈卻澄澈、明朗。曾經思索著,苦修未必可達成解脫,於是取消節食,接受牧羊女的供養,如此,他六年來的同修遂認定他放棄神聖修行而驅逐他離去。         

悉達多遂入尼祿禪河沐身清淨,步行到達菩提迦雅,傍晚在菩提樹下以蓮花金剛坐,誓言:“縱使消瘦嶙峋,不取正覺,誓不離此。”晚間,雜念叢生,親見無數隨身帶著可怕兵器的武士圍攻,由於三昧定力遂使消極恐懼成為祥和清淨,兵器化成花朵,當再產生妄念與散亂時,他卻安住不動,全神貫注端坐,最後成就正等正覺。大地震動,晴空落雨,回應他的無上成就,破曉時分,成就佛道。         

首先,於成佛四十九日內,佛陀保持靜默,由於他人未必能瞭解成佛本質故未行說法。後來,天人們請求佛陀為求法者說法,佛陀到達波羅奈,以前的同修駐錫在鹿野苑,當他們到佛陀來臨的時候,彼此嬉笑,決定嘲弄佛陀,可是當佛陀接近他們的時候,他們看見佛陀毫光閃鑠,瞬間自然肅然起敬,他們向佛陀請法,佛陀開始弘揚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