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蓮師說:人們之所以不想從世俗成就的追逐中轉身離開,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因果業力的道理和輪迴的特性。此生的逆境是由於往昔的業力,因此不要怪罪到他人!在修道上精進!

除非斷捨了散逸,否則要透過心靈修持達到成就是很困難的! 只要還未免除二元分別的執念,行菩提心就仍然遙不可及。

蓮師又說:會墮入下三道的惡趣,是由於十惡業,因此,即便是最微小的罪惡都要悔改並且誓願戒除!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有著概念所緣的善業不會成為解脫之道,因此,要在離念之中懷攝你所有的心靈修行!多生累劫所造的善行,仍舊會被一念嗔心所毀壞,因此,要以慈心、悲心和證悟的心態來訓練自己!
究竟俱生智慧---唯有透過積聚功德、清除一切過患、獲得成就者的加持,才會降臨。你應該了解,在他處尋找此究竟俱生智慧是愚行。
無論如何,除非你捨棄將事物執以為實的執著,否則這一切都是枉然。 因此,莫要將那些迷惘的體驗視為堅固實存的實相!措嘉,似乎沒有什麼行者真的在正確地修持佛法!在未來時代的末法時期,會有許多歪曲不當的行者將佛法視為交易的商品。 在那個時候,所有遵從我的話語的你們,千萬不要放棄十法行。 *繕寫經典、供養、施贈他人、諦聽法教、受持熟記、披讀、開演闡述、諷誦、思維與禪修法之意涵。只靠知識性理解是不可能領會這些言教的根本要義,唯有透過直接體驗才能真正有所了悟。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當刻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2013年12月4日

用仁慈、忍辱來回應誹謗

修學把“毀” (即使有人用各種難聽的話貶損我,並且在千萬個世界中到處張揚,出於慈悲,讚美此人)用於修道
如果有人誹謗你、貶損你,那僅僅是你在過去批評、侮辱其他人,尤其是批評侮辱菩薩的結果。
與其對這種人感到憤怒,相反的,你應該感謝他們給予你機會來清淨過去的錯誤行為。
重要的是,在所有的情況下,你都要如實地依照教法來行止——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之下。
如果你不應用教法,那麼領受教法有什麼意義?遭遇逆緣是你把教法付諸實修的最佳機會。
有一次在拉倫寺(Ratreng monastery),一個清白的僧侶被指責是偷盜一隻金碟子的竊賊。
他去見寺院的住持,並問住持:“我沒有犯錯,我應該怎麼做?”
住持建議他:“接受指責,供茶給所有的僧侶,你終將被證明清白無辜。”
僧侶照著住持的建議做。那天晚上,他擁有許多吉祥的夢兆,表示他整個人被清淨了。
之後不久,遺失的金碟子也被找到,那名僧侶洗刷了冤屈。
住持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做了一個結論:“這是正確的行為方式!”
因此,要記得,不論擁有美譽或聲名狼藉,它完全不具有任何客觀的真實性,不值得去在意。
過去偉大的上師從不為了這種事情而煩惱。他們總是用仁慈、忍辱來回應誹謗
朗裡•塘巴正是如此的上師。在他禪修的洞穴一帶,曾有一對夫妻所生的孩子總是在嬰兒時期夭折。
另一個孩子尚未出世之前,他們前去請教一個傳神諭的人。那個神使說,只有他們聲稱孩子是一個上師的子嗣,孩子才能活下來。
因此,妻子帶著男嬰前往洞穴,把男嬰放在朗裡•塘巴的面前。
她說:“這是你的兒子。”之後就離開了。朗裡•塘巴對此未置一詞,只要求他認識的一名虔誠婦女來哺餵、照料孩子。
可以肯定的是,朗裡•塘巴身為僧侶,卻生養了一個孩子的閒話滿天飛。
幾年之後,男孩的父母帶著大量的供養前來,充滿恭敬地對朗裡•塘巴說:“請原諒我們。雖然你一點過失也沒有,但我們卻讓不利於你的謠言四處傳播。
這個孩子能夠活下來,全是因為你的仁慈。”如往常般寧靜地,朗裡•塘巴把孩子交還給他的雙親,沒有說隻言片語。
名望聲譽如同誘人的海市蜃樓,能夠輕易地讓人走入歧途。
毫不猶豫地拋棄名聲,如同把鼻涕從鼻子擤走一般。
朗裡·塘巴(Langri Thangpa,1054-1123) 上師,他不斷地觀修自他交換法。有許多次,他祈願死亡時投生地獄道,以幫助所有在地獄道經歷強烈痛苦的眾生。然而,他的祈願沒有實現。在他的生命快要結束時,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的禪觀在他心中生起,因此他明白他即將投生極樂淨土。他立即祈願能夠盡可能帶領許多眾生一起前往。他的願望是如此的強烈,因此有大量的眾生隨著他投生極樂淨土。
自他交換地擔待他人的痛苦,是訓練菩提心的基礎,我們稱它作動忍(藏音 Tonglen